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率先改革,实行(  )
              A.土地私有制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一文中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每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经济的主体现在也还是生产认,材料中“包产到户,的经济性成是(  )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集体经济
              D.合资经济
            • 3.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动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C.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 4. 据统计,小岗村农民1979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是1978年的20倍。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小岗村农民(  )
              A.改良了农作物品种
              B.更新了耕作方式
              C.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D.赢得了政策支持
            • 5.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几代人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年份国家经济比例(%)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6021.826.152.1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对比材料三和四,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 6.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中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年份的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
              A.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B.生产力活跃,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
              C.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 7. 下列关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解决土地所有权的问题
              B.都只是解决农民生产经营和分配自主权问题
              C.前者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者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D.前者生产经营方式问题,后者解决分配方式问题
            • 8. 促成表中我国粮食产量及农民收人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年份粮食总产值净增量年均粮食增长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增长率
              1978-19841025.4亿公斤495亿公斤14.55%
              A.人民公社体制继续发挥作用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农业合作社的作用明显
            • 9.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 10. 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完全否定
              D.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