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环境、制度、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时的社会稳定导致人口逐渐增加,人均占有土地下降。人口增多保证了密集型农业劳动,使耕地、育种、除草、防虫、水利各环节都能细致处理,以提高农业单产。农闲时,大量劳力转向生产有市场价值的物品,形成地区性的市场贸易网。在地区性贸易网络基础上形成全国性市场。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重商型农业模式。
              --许倬云《汉代农业分析》
                  材料二  宋初定天下,四川人因铁钱太重,行用不便,由富民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每张计钱一缗。每隔三年,由发行的富民将旧票尽行收回,另发新票,称为“一界”。……仁宗时改官家发行,禁民间私造。……(后)把那种纸币改名为“钱引”,扩充推行的区域,当时除闽、浙、湖、广外全国通行。然滥发滥造,没有相当的准备金,纸币就不能维持它的票面价格。
              --王伯祥、宋云彬《开明中国历史讲义》
                  材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汉代农业是“全国性的重商型农业模式”的理由。结合该模式存在的条件,分析其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地位。
              (2)指出“交子”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述“交子”发行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农业与市场关系变动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产生的意义。
            • 2. 著名党史学家李新记载了这么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某地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所以县里的领导不大愿意把地分给农民。但李新到农民中间一问,农民都支持分地。这件事情可以说明(  )
              A.党史学家主要研究农民
              B.大包干符合农村实际
              C.机械化不合农业的方向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3. 国家统计局曾对我国四种主要农产品进行了如下统计分析(单位:百万吨),从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年份1952年1957年1965年1978年1980年1984年1987年
              粮食163.42195.05194.53304.77320.56407.31420.41
              棉花1.301.642.092.162.076.254.19
              油料作物4.194.193.625.217.6911.9115.25
              甘蔗7.1110.3913.3921.1122.8039.5146.86
              A.我国的粮食作物增长速度最快
              B.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领先世界
              C.我国农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
              D.改革开放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
            • 4. 法制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彰显着不同文化的精神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法不阿贵,别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摘选自《韩非子》
              材料二《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等。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但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三  新中国宪法有关农村集体经济部分的规定:
              国家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八条(第一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1)概括材料一韩非子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当时历史发展的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这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宪法规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宪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意义。
            • 5.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D.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 6. 材料一  张之洞督鄂期间(1889-1907年)洋务运动活动年表(摘编)
                  1890年  创办两湖书院,提倡分门研究学问,崇尚实务。鼓励书院学生发奋攻读,“以期于他日成就,出为名臣,处为名儒。”后书院采用分班按日授课制,他还对江汉书院经心书院进行了改革,仿行西方分科教学的方法。
                  1890至1900年  用10年时间建成湖北布、纱、丝、麻四局,形成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自布局投产以后,汉口每年进口的洋布,较以往减少了十余万匹。
                  1893年  创办湖北自强学堂,设方言(外语)、格致、算学、商务四门,后又单设湖北方言学堂。
                  1894年  汉阳铁厂建成投产,是近代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湖北枪炮厂即汉阳兵工厂建成投产,是洋务军工企业的后起之秀。它所生产的步枪称“汉阳造”,直到20世纪中期依然是中国的主要的步兵武器。
                  1896年  汉阳铁厂改为官督商办,管理和经营都有起色。
                  1898年  发表《劝学篇》,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以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倡导成立商务局,用以“启发商智,联络商情”。扶植民营工业。
                  湖北农业学堂创办,设农桑、畜牧、森林等科。同年创办湖北工艺学堂。
                  1903至1904年  武昌设立小学65所,中学2所。
                  1906年  中国留日学生5400多人,其中湖北选派的有1360人,居全国各省留日学生之冠。
              (1)根据材料三分析张之洞督鄂时期湖北教育事业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史实说明张之洞的洋务运动对湖北经济近代化进程所起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以下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
              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2)从材料四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结果的理由。
            • 7. 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一篇题为《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并提出“温州模式”的概念。“温州模式”能够出现的前提是(  )
              A.国有企业经营困难
              B.城市基本实现工业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人民公社体制的变革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最重要的变。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已历30年,探寻中国经济“奇迹”的成因成为世界热议的话题。从历史的角度观察,中国市场化改革得以推动,中国经济“奇迹”得以出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村改革的率先突破及其引出的后续发展。农村突破并非政策的预设,家庭承包制的普及、乡镇企业的勃兴都在决策者预料之外。由“民工潮”引出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也是出于农民自己解放自己的自发行动。这几个大事件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制度创新及社会变迁都产生了或将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说,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当然,这是在改革开放的政策背景下的选择。 ------肖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怎样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最重要的变量”。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结论的依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