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如图所示三幅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为核心,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列举与这三个人物有关的三次巨变(列举重大事件)

              (1)    
              (2)    
              (3)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正像广大群众所说的:“毛主席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八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二“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川渝大地开始“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少数群众惋惜地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是更多的人坚信:“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说明广大群众这样说的理由?(写出重大事件即可)
              (2)根据材料二中所说“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请写出农村改革开始的地方?
              (3)阅读材料三,你同意“少数群众”的观点,还是“多数人”的观点?为什么?
              (4)37年的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做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是哪次会议?请简述这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 3. 经济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二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92.9%7.1%
              工业总产值100%-
              商品零售额95.8%4.2%
              材料三  如图所示

              -- 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
              (2)据材料二,分析这种经济成分变化的原因。这种变化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 4.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中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年份的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
              A.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B.生产力活跃,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
              C.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 5. 加强法制建设,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有民主性、革命性。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材料二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也必然要求罗马法精神的复兴,当然绝不可能是两千年前西方古典法律制度在中国的重现和恢复。
              --江平《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革命性、民主性”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复兴罗马法精神的背景。为什么在中国不可能“重现和恢复“两千年前西方古典法律制度?
            • 6.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文集》
              材料二: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所说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
              (2)为了改变材料二中的状况,后来我国在工业领域重点发展什么行业?为保证此计划的顺利实施,中央政府在1954年颁布了一部什么文献?
              (3)材料三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什么指导思想?这次会议后,我国在农村主要采取了什么重大改革举措?
              (4)经过多年的实践探,中国最终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条道路具体指什么?
              (5)通过以上回答,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