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  )
              A.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2. 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方针的提出(  )
              A.深化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修正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C.缓和了美苏冷战对峙格局
              D.打破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 3. 历史学家牛军认为,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图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提出并实施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4. 1953年,中国驻缅甸首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  )
              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
              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5.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说:“从……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共同基础”是(  )
              A.社会制度
              B.意识形态
              C.联合抗击西方殖民侵略
              D.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
            • 6.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 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 的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提出
              D.参加日内瓦会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