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是一张纪念某次会议召开十周年的邮票,其中缺失部分应填写的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不结盟运动会议
            • 2. 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雅尔塔会议
            • 3. 在20世纪50年代一次国际会议上,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  )
              A.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B.缓和了与会国家之间的矛盾分歧
              C.提出了解决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 4. 截止2012年,中国在非洲已援建3000多公里铁路,100多所学校,减免其200多亿人民币债务,谱写了中非友好新篇章。新中国与非洲友好开端最早可见于(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参加不结盟运动组织
              D.第二十六届联大
            • 5. 1955年,万隆会议后,有外电评论说“周恩来是万隆会议的灵魂人物和真正主角”。这主要表现在周恩来(  )
              A.提出了“求同存异”主张
              B.消除了与会各国疑虑和分歧
              C.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避免了会议偏离正确的轨道
            • 6. 《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  )
              A.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7. 2015年4月10日,中国驻印尼大使谢锋发表讲话说,亚非各国领导人将于4月24日在万隆重演60年前亚非领袖的“历史性步行”。这主要是为了纪念(  )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中国与印尼建交60周年
              C.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8. 今年是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对当年的会议有这样一段描述:“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也没有去破坏或削弱西方的反共防务联盟。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成功地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  )
              A.强调国际社会意识形态斗争的严重性
              B.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此次会议
              C.以实际行动实践“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不干涉别国内政
            • 9. “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通过妥协寻求一致利益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 10.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
              A.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
              B.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反映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