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他们的认识(  )
              A.是“一边倒“政策的延续
              B.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与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一致
              D.是基于“中苏美三分天下势均力敌“的判断
            •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时,美国经济、政治和外交都处在一个转折时期。特别是经济上,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已告结束,1971年美国出现了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的第一次外贸逆差。尼克松向全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冻结工资、物价、房租90田天,要求国会消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为了保住霸
              权地位,1971年7月尼克松发表讲话,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尼克松主动采取行动,谋求同中国对话,利用同中国接近这张牌压制莫斯科,并使中苏都不得不向美国作出让步与妥协。1973年3月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摘编自关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指出尼克松总统调整国家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总统做出政策调整的背景及影响。
            • 3. 菲力普•肖特在《毛泽东传》中说:“在当年(1970年)国庆节那天,周恩来带着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夫妇,去和毛在天安门上拍照。这是一种空前的姿态:从未有一个外国人获得过如此殊荣。‘很不幸’,基辛格以后承认,‘他们的表达方式太曲折了,我们西方人粗疏的心灵完全错失了这一关键点’,在过了一段长时间后,他才意识到…….因此,第二年春天,毛做出一个甚至连鲁笨的美国人都能够理解的姿态“.材料表明(  )
              ①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即将打开     
              ②与美国的对话得到毛泽东的支持
              ③中美关系的改善存在一些障碍     
              ④中美关系的改善既有渐进性,也有曲折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4. 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就20世纪70年代来看,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双方(  )
              A.合作发展经济
              B.合作遏制欧洲
              C.合作对抗苏联
              D.合作牵制日本
            • 5. 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关于美国报道的不同态度文章数量统计表。该表可以说明(  )
               1960年第一季度1975年第一季度1985年第一季度
              积极报道0251
              消极报道3238188
              中性报道 1610224
              A.外交关系的变化影响新闻报道
              B.国家实力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础
              C.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
              D.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消除
            • 6.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中苏建交;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美两国的首次通商是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开始的。那时,美国刚刚获得独立。担负这次通商的是一艘原在海军服役的帆船,改装后被命名为“中国皇后”号,含有对中国皇室尊重之意。早期对华贸易使美国迅速积累了经济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帮助美国打破了英、法、西等国的封锁和半封锁。--百度百科“中国皇后号”
              (l)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中国开始贸易的特点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材料二 在大多数当代问题上,两国合作充分,它们缺少的是一个总体上的互动理念。冷战期间,共同的对手发挥了纽带作用。--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避免美中冷战》
              (2)材料二中所说中美两国“共同的对手”是谁?它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双方认为,21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中关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中关联合声明》(2009年1月17日)
              (3)中美两国面临哪些共同挑战?推动两国发展积极合作关系的原因有哪些?
            • 8.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摘自凌志军《交锋》)基辛格此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
              A.高度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
            • 9. 如图所示为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一个场景。出现此场景的原因包括(  )
              ①美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
              ②美国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③美遏制中国的政策失败
              ④中苏关系的恶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0. 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尼克松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为,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尼克松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  )
              ①二战后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孤立政策是正确的
              ②美国要主动采取行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
              ③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