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风云变幻的国际关 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条约影响
              《南京条约》“中国处于命令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
              性的改变。
              A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中国面临被“瓜分”的
              民族危机。
              B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清政府
              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1)在材料一中 A、B 处分别填入相应的条约名称。并指出这些不平等 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声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1960年,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 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福斯特•杜勒斯(1954年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伸出 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美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该变化 的原因有哪些?
            • 2. 1972年2月,敌视中国的佐藤首相在观看某一电视实况转播时,称自己仿佛在做一场噩梦,并不加掩饰地说:“他(美国总统)自己不是说了吗?这是本世纪的伟大事业。他自己说了别人还说什么!”随后,他歪着嘴一声不吭地离去了。佐藤首相的这一反应是针对(  )
              A.尼克松访华
              B.《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发表
              C.中美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 4. 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展示一:近代屈辱外交篇
              条约影响
              《南京条约》“中国处于命令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A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B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1)据展示一,在材料中的A、B处填入相应的条约名称。并概括说明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展示二:现代独立自主篇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2)据展示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率先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展示三: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握手”篇

              (3)据展示三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图2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根据图3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个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中开展的重要外交活动。
              (4)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经历了屈辱外交--独立自主演变历程,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 5. 在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问题达成普遍认识:“反华大战不致轻易发生,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基于该认识,我国政府(  )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争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入不结盟组织共同反霸
            • 6. 如图《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反映了1949-2008年中国出现三次建交高潮,其中第二个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B.《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C.中国将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
              D.中国重返联合国
            • 7.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
              --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材料二  双方同意,各国……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某外交公报(1972年)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
              (一)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二)倡导举行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
              (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一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决议是在哪一年被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这一决议的通过有何意义?
              (2)材料二所示外交公报的名称是什么?这一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3)依据材料三,列举两个中国参与的地区性组织。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 8. 有学者营这样评价美国前领导人的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材料中的“外交思想”(  )
              A.可能出自杜鲁门总统
              B.有利于改善美国自身的国际处境
              C.意东着冷战政策结束
              D.溆化了美国与西欧、日本的矛盾
            • 9. 法新社评述说:“改变世界的一周”。开罗《金字塔报》评论说:“西方帝国封锁新中国的神话破灭了,这是亚非人民的伟大胜利!”这是针对(  )
              A.新中国诞生后,苏联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
              B.中国大力发展同亚非拉的友好关系,展开“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C.中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0. 中美关系跌宕起伏,波诡云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双方要始终坚持合作共赢、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不懈推进两国各界友好交往,共同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和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杨洁篪《纪念尼克松首次访华座谈会》(2013年5月3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在外交上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主动行动”与中国接触?美国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一、二,你觉得美国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发展中美关系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