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毛泽东曾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周恩来也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收获就在这里.”二人讲话围绕的核心问题是(  )
              A.“一边倒”外交方针
              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改善
              D.争取加入世贸组织
            • 2. 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日建交
            • 3. 如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如图(“一”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
              A.英法美
              B.英美苏
              C.中苏美
              D.美中苏
            • 4. 美国建国后。不断调整其外交政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们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在与它们发展商务关系时,尽量避免涉及政治。我们真正的政策,乃是避免同任何外国订立永久的同盟。
              --华盛顿《告别演说》
                  材料二                      美国在二战期间大事年表
              1939年11月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
              1941年3月通过《租借法》,并确定“先欧后亚”战略
              1941年8月--9月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苏美英达成军事协议
              1941年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
              1942年1月1日美国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6月美日中途岛海战
              1942年11月--1945年4月美英:“两栖登陆”;西西里岛登陆;“诺曼底登陆”
              美苏:易北河会师
              1943年11月--1945年7月先后召开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
              材料三: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一,华盛顿提出了怎样的思想?结合史实,分析这一思想对美国及世界的历史影响。
              (2)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具体分析美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尼克松改变了世界”这一判断的理解。
            • 5. 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是(  )
              A.强调中美意识形态的差异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轨道
              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孙中山就指出:“欧战告终,太平洋及远东为世界视线之焦点”。“何为太平洋问题?即世界之海权问题也”。“海权之竞争,由地中海而移于大西洋,今后则由大西洋而移于太平洋矣。昔时之地中海问题、大西洋问题,我可付诸不知不问也;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盖太平洋之重心,即中国也;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
              --孙中山全集第287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材料三  针对中国为海陆复合型国家的特点,国内有研究者指出“陆权是中国安全稳定的根基,海权则是中国持久发展的动力。……中国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海权和陆权的相互支持……中国海权和陆权的发展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环境,而不是为了最终控制世界。”
              --摘自《海权和陆权的发展---解析中国地缘战略选择》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航路开辟后至19世纪中后期,在争夺和控制海外权益过程中西欧主要国家国际地位的变化。
              (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列强对华争夺的有关史实加以印证。
              (3)材料三中学者表明了什么主张?运用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为推动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的努力。
            • 7. “70年代,……美国电影对现时中国政治题材的表现越来越少,传统的中国与华人形象又走上银幕。70年代中期,影星布鲁斯•李(即李小龙)所塑造的中国功夫形象风靡一时”。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美国继续敌视中国
              B.中美关系改善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正式建交
            • 8. 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这一认识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A.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B.美国与苏联争霸优势丧失
              C.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D.中国面f|缶苏联的重大威胁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一一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
              -一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拜登副总统去年访华后为《纽约时报》撰文,题为《中国的崛起不等于美国的衰败》,认为中国的成功只会使美国更加繁荣。……2012年新年伊始,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五次点名批评中国……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关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
              --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2012年2月10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
            • 10.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了正常化
              D.改革开放扩大了中国的政治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