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断传播,使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西方国家在追求民主的思想斗争中,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从资产阶级革命到议会改革运动,无不显示出其强烈的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政治的思想主旋律。而近代中国则走了一条与之明显不同的路。自1840年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不同阶级、不同时代的诸多仁人志士在积极寻求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同时,学习西学,引进民主政治思想,演绎了一场场可歌可泣的悲壮乐章。
              (1)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了哪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条件。
              (3)自1840年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相关重大事件和学习内容分别是什么?这个过程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
            • 2. 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戊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学校教育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社会原因。
            • 3. 思想文化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

              注:重大人物数:中国古代著名画家指数分数:衡量画家知名度的指标
              (1)依据图示,指出中国古代绘画发展趋势并分析其中一个绘画高峰期出现的原因。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现代科学的勃兴。……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论述材料所涉及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3)依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技成就的主要差异。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后科技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亚里士多德不是对导师一味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思考、坚持真理、勇于挑战。……亚里士多德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
              --王成光《论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材料二   15世纪西欧的教育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教育家主张学校教育应让学生快乐而健康地生活,使学生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
              --佛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哲学和历史基础》
              材料三   18世纪的法国,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酝酿,启蒙学者提出了丰富和较为系统的公民教育思想,以抨击封建专制教育,培养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合格公民。启蒙学者强调公民的政治美德,倡导公民对民族国家、民主政治和法律的爱,并从教育领导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方法途径等方面,构画了公民教育的蓝图。启蒙学者的公民教育思想,为推动封建臣民教育向现代公民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先导,奠定了大革命后法国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
              --刘春兵《思想启蒙与公民塑造》
              材料四   西方文明的一个伟大假设,即可以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发展。
              --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1)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其对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什么时代主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3)据材料三回答法国启蒙学者提出公民教育思想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教育是如何推动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
            • 5. 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两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  在“光荣革命”到来前夕,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梁霄羽《极简美国史》
              材料四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同样,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作可按长官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反正都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探明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个概念,探明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从而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俄]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
              请问答: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
              (2)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伟大的人”发现的“钥匙”是指什么?对自然科学发展和思想解放各有怎样的价值?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美国有哪些“发明与创造”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对思想解放的影响。
            • 6. 阅读以下材料:
              近世之欧洲,若以世纪论,每个世纪都有创新,而17世纪每为人重视不足;实则,这是很要紧的一个时期。上承着培根、洛克的实验哲学,洛克还根据英国的革命写了一份论“政府”的总结性的文字,起了近代政治文化的开山作用;下则启发了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所以17世纪是“启蒙”的“启蒙时期”,是方法论革新时期,近代的科学思维是在这个时期酝酿的。同时,文艺复兴、宗教革命激荡了全欧,使几乎整个社会都动了起,社会意识、民风民俗……都在发生变化。
              “17世纪普遍危机”是英国著名史学家E.J.霍布斯鲍姆于首先提出的。他指出此时期欧洲发生了由中世纪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关键性转折,经历了经济衰退、谷物生产萧条甚至下降、人口死亡率上升、资产阶级革命、社会叛乱等众多现象,从而认为欧洲经济“在17世纪经历了一场‘普遍危机’”。危机的产生是因为16世纪欧洲的大发展使得封建主义框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阻碍,加之此世纪发生的饥荒、流行病等因素的促动,导致17世纪欧洲出现了向资本主义结构的决定性变革。特雷弗-罗珀则认为是政府的奢侈浪费、寄生的官僚制度引发了社会对国家的不满。莫斯尼尔则认为官员的不满造成了政治动乱、反叛,农民对国家征税的不满造成了农民起义。另一些学者则强调战争的巨大破坏及其连锁反应是导致“17世纪普遍危机”产生的原因。
              请结合17世纪前后相关史实,评述材料中关于17世纪历史特征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社会原因。
              材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和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2)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二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共同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等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
              (3)概括材料三中的卢梭的主张。这些主张对欧洲的思想和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自然科学经过几个世纪的停滞后,挣脱了宗教神学的羁绊,显现出走向世俗化探求的趋势,并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发展,“带头的是天文学,继而是十六世纪的物理学”。
                                                                                    --(英)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大国崛起》
              材料四  科学的发展直接影响了革命前新哲学、新宗教、新思想等社会意识,与它们结合而成革命的社会意识体(注:进步的社会力量);这种意识体直接催动了17 世纪的英国革命,也构成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基础。
                                                                                                          --李勇《重审英国工业革命的科学基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7世纪自然科学“挣脱了宗教神学的羁绊,显现出走向世俗化探求的趋势”的主要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哥白尼和牛顿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英国的社会风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以后的工业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9. 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材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材料三:英国是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1883年,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1978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1989年,又修订为《道德改革法》.它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由新成立的道德署收存,总审计长负责审查。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
              --刘植荣《外因公务员如何公示财产》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语录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思想?根据材料概括它表达的思想内容。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3)概括材料二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原则?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的共同影响。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该片点燃了国人对中国强国之梦的美好憧憬。《大国崛起》通过电视政论片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十五世纪以来相继走向强盛之路的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过程,其主旨强调的是以地理大发现为开端的商业经济的崛起和以工业革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带来的资本主义的兴盛。客观地说,该片似乎在刻意地回避了一个重要的国家--意大利的崛起,从而也就有意回避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发生的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而文艺复兴正是发轫于意大利,而后传播于欧洲各国的。而正是因为有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这三大运动的“火车头”促进作用,才会产生后来的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和宪政革命,也才会有包括意大利在内的十个大国的连续不断地崛起为世界强国。而《大国崛起》只强调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的作用很显然是一种片面之论,因为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首先必须产生思想观念的大变革,如果没有思想者的先行,也就根本不会发生改革者的跟进了。
              --李保华《中国文艺复兴汲取人类文明智慧火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作者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明晰,逻辑严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