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581年,明朝正式推广“一条鞭法”,鼓励民众用白银支付税款,这不仅直辖导致白银成了当时经济社会的主导货币,也影响了之后200年全奎世界白银的走向。……沃德•巴特雷在《1450 一1800年世界银决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二”而据厄尔•汉来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
              --摘编自[德]贡德一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6至l8世纪世界白银流向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殖民主义者的入侵,不仅腐蚀了中国的政治肌体,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而且由于白银外流,银贵钱贱,也导数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和金融紊乱。白银外流问题,早在18世纪就成为中国金融财政的突出矛盾,因此嘉庆年间曾多次申禁银两出。19世纪初叶,白银外流现象更加严重。据黄爵滋的估算。仅广州一地“道光二年(1822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十一年(1813年)至十四年(1834年)岁漏银两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令(即道光十八年,1838年),漏银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各地,合之亦数千万两。”
              --摘编自《中国全史》
              (2)结合材料总结白银流向的变化和原因,并分析该变化时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学派认为: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只有靠流通领域才能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国内商业不能增加国家的货币量,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封建割据的国家是妨碍商业资本的充分发展的。要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家应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的措施,以增强中央集权国家的实力。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国家财富的增长是以国民的普遍富裕为基础的,富裕对于国家来讲,就是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劳动者掌握的财富越大,国富,即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就会被越多的生产出来,国家的财富也就不断的扩大。如果劳动者生活维持费用不足,是社会停滞不进的征候,而劳动者处于饥饿状态,就是社会处于急速退步的表现。他还以为,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必须遵循经济的自由原则。为此他提出“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的原则。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据《国富论》(1776年出版)
              (1)材料一、二中对“国富”的认识有何不同?亚当•斯密理论的提出有何意义?
                  材料三  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我们可以看一看极端的情形,假设我们大家把收入全部储蓄起来,完全停止花费,毫无疑问,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失去工作,而且不久我们也不会再有收入以供花费。那时就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得以增加一便士的财富,最终我们全部都得饿死。这种惨烈的后果无疑是我们应得的报应,谁叫我们彼此拒绝购买、拒绝互助呢--事实上我们大家正是依靠这些才得以生存的啊!
              就全国范围来说:我同样希望能看到一些宏大的计划付诸实施。几天前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如此巨大的工程需不需要人手呢?那当然不用说了,肯定需要!现在人们靠救济津贴来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境地就好些呢?当然不是
              --凯恩斯(1931年)
              (2)依据材料三概括凯恩斯的基本主张。为什么说这些主张是缓解经济危机的良方?
              (3)三则材料中蕴含的经济思想分别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什么特征?
            • 3. 历史地图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揭示着事物的性质或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历史变化与发展规律。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4.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从本质上看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是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的,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材料一: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1897年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0周年。庆典活动使人不禁回想起60年来的种种往事。抚今追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400年之前,哥伦布横越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1837年到1897年间,西方确立了它在全世界的优势地位,便是这一进程的圆满结局。”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材料三: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资本主义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无论是强势文明还是弱势文明)不得不仿效它……20世纪上半期,有着自己文化与传统的亚非拉国家,在沿着原有轨迹缓慢行进的同时,又受西方资本主义更强烈的冲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并联系中外历史,概括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简述变化的原因。
              (2)如何评价汤因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
            • 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据来源:Maddison世界经济历史统计数据库(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2010).西欧包括30个国家,其中有希腊、古罗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单位是19901nt.GK$(Intemational Gearv-Khamis dollars)
              从图中提取两项有关历史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