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心态史,是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运动中因年鉴史学的首倡与卓有成效的实践而兴起,并逐渐成长为当今西方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阅读下列材料:
              关税壁垒
                  材料一 宋代婚姻往往以金钱论价:“世俗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商较财,仅同贸易。”
                  材料二 而倘若一个人有靠自己的职业活动赚大钱的机会而不肯加以利用,那么他就造了孽,就是对上帝缺乏虔诚心,就是不道德。……在这种世俗、趋利、乐观、积极的新型社会心态下……成为自身命运与万物的主宰……
              --《心态史视野下的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
                  材料三 (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
              --《平凡的世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2)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事件有利材料二中新型社会心态的形成。这种心态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孙少安痛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中国农民“孙少安式的重压”?
            • 2. 德国在欧洲乃至世界近现代史上都扮演着一个极其复杂的角色,时而令人振奋、欣喜,时而让人胆颤、绝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开始于德国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赵林:《在天国与尘世之间》
              (1)根据材料概括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漫画注解: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着座位上仅剩下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挪威、丹麦、比利时、法国……最后一顶帽子是英国,作为病人的英国手中拿着一把和医生一样的钳子。)
              (2)材料二中图1到图2,是德国一步步摆脱“凡尔赛体系”的严格限制,把战争带给欧洲的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过程?图3表明英国的对德政策发生了明显变化,试分析原因。
              材料三  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德】路德维希•艾哈德
              (注:路德维希,艾哈德:德国政治家、经济学家。1949-1963年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经济和劳动部长,1963-1966年任联邦总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路德维希•艾哈德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政府是如何实践这一主张的。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西方学者指出,“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犹如四个长条黑匣子,是构建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黑匣子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公元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1900 年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有人据此图示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结构图(如图)。

              --据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摘编
              结合图7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该学者的任一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所选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述]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勇于创新,对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规则Ⅰ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真实并足以解释其现象者。……
              规则Ⅲ物体的性质,它们既不能被增强又不能被减弱,并且属于所能做的实验中所有物体的,应被认为是物体的普遍性质。……
              规则Ⅳ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相反的假设。……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材料二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性从上帝重新回归到人本身。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性”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自然本性。……到17、18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题进行了知识体系创新。这三个思想主题是:第一,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是什么?第二,作为人类社会核心组织的国家和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是什么?第三,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限度是什么?
              --摘编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牛顿、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材料三 科学技术除了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认识,是正确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外,同时也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路甬祥《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创新成就。
              (2)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以牛顿为代表的英国科学家深度诠释的思想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英国知识界“三个思想主题”生成的原因。
              (3)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创新成果的历史影响。
            • 5. 下面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一个不完整日录,请模仿第三单元的形式为第二单元设计一个探讨活动课名称,并为这样一个探讨活动课写一个摘要。
              (要求:层次清晰,语言流畅)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7课  启蒙运动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探究活动课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历史小论文
            • 6.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仁人志士是站在代表先进思想和时代精神前沿,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对自然界及其运动规律按其本来面目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取得了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为近代科学革命揭开了序幕。尤其在文艺复兴中后期,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和通过阿拉伯世界得以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古罗马的优秀古典文化成果,使科学技术走出基督教的“神圣殿堂”,成为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重要支柱。
              --胡光利《文艺复兴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兴起》
                  材料二    历史人物对科技和工业革命的态度举例
              姓名思想、政策或观点
              甘地“回到纺车去”
              爱因斯坦“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取决于人本身。”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使科学技术走出基督教的“神圣殿堂”,成为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重要支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两位人物,就他们对科技和工业革命的态度分别予以简要评述。
            • 7. 近代民族观念与古代民族观念有很大的区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明)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对“亡国”与“亡天下”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以及“亡国”与“亡天下”之辨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西欧历史上缺乏君主专制主义的强劲传统,因为有罗马教廷、神圣罗马帝国、各封建君主国以及无数各自为政的封建领地的存在……王权的孱弱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因为它不仅意味着民族的苦难,而且还将阻碍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人文主义者但丁从人的尘世幸福这一人文主义理想出发,首次明确的提出了国家必须统一、王权必须强大这个时代命题。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但丁为什么首次明确提出国家统一的时代命题?
                 材料三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的目的。
            • 8. 有学者认为西方文明一个特点,就是它通过与外部民族的接触获得促进自身转变的动力。下列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与掠夺
              C.文艺复兴的兴起
              D.工业革命的开展
            • 9.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第一步第二步
              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
              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
              查阅到文艺复兴的诸多著作得出古希腊是人文主义的滥觞的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
            • 10. 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
              材料一: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据《西方的历史观念》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①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②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
              (1)据材料一,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
              (2)任选材料二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
              (3)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