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3年1月,美国总统亚瑟签署了国会通过的《1883年公务员法》,标志着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制度的诞生。公务员通过考试选用人数增长统计袁:
              年份1883年1896年1907年1918年
              考试雇佣(万人)1.48.723.531.6
              公务员总人数(万人)13.320.536.845.2
              1920年,颁布第一个《公务员退休法》.1923年,颁布第一个联邦政府《公务员职位分类法》.并于1922年、1926年、1930年和1956年进行多次补充修改。
              --摘编自吴志华著《美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与转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  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
              《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惩戒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备。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旧时一种叙官制度,按资历或劳绩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锉叙(审查考核).1933年颁布《公务员退休法》,1947年《公务员退休法》提高了公务员退休薪资待遇。.1935年《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突出党性”。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出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美国1883年至20世纪20年代公务员制度与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请对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公务员制度作出评价。
            • 2. 近来,海洋权益之争不断升温,海岛既是海洋权益的基点,同时也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阿尔弗雷德•马汉(1840-1914)是美国历史学家、海军军官.他发现,人类在海上的机动性超过了陆地.他在研究了英帝国长期称霸世界的历史后,于1890年出版了《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提出了“海洋中心”说.马汉认为,商船队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基础;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对美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夏威夷群岛和巴拿马地峡;海军威力=力量+位置,海军必须以“集中”为战略法则,同时要重视“海上交通线”、“中央位置”和“内线”;海军必须积极出击,不能消极防御.马汉的《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在美国再版了30多次,并在全世界广泛流传.马汉也被后人公认为是海权论的鼻祖.他的突出贡献尤其在于对海权这一概念的创建和廓清,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体现了巨大的理论价值,对当时的世界和后世历史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60百科词条
              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马汉关于海权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 3. 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美国的崛起”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陈明同学选取了以下素材:
              材料一: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材料二:

              材料三:南北战争后的30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美国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
              材料四:

              请回答:
              (1)美国在它最初发展的过程中扫除了两大障碍。两大障碍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2008年是美国大选年,结果奥巴马当选为美国第56届总统。总统竞选是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美国民主政治体现的是孟德斯鸠的什么原则。
              (3)材料三反映美国充分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列举美国在这次科技革命中两项重大发明的发明者分别是谁。
              (4)材料四反映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巨大影响。面对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奥巴马实行的83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更像罗斯福新政。请指出奥巴马新政与罗斯福新政在应对经济危机中所体现出的共同特点。
              (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崛起的经验对当今中国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两条即可)
            • 4. 美国和俄罗斯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请你参加以“美国和俄罗斯的历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材料一:《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 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国家,即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
              材料二:1861~1865 年,美国发生了一场关乎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战争,这场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材料三: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开启了电气时代,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材料四:1933 年美国工业总产值比1929 年减少了46%.……成千上万的工厂停工了,失业大军达到1700 万人。失业者流落街头,靠捡破烂维持生计和用报纸裹身来取暖。为摆脱困境,罗斯福政府通过国会制定了七百多个法案。如整顿金融的《紧急银行法》,以及《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和《社会保障法》,历史上称之为“罗斯福新政”。
              材料五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探究问题:
              (1)依据材料一,《独立宣言》对于美国而言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2)谈谈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些重大事件在美国历史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四回答,新政的核心措施和新政的特点?
              (4)根据材料五分析,苏俄“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政策的“重大的突破”体现了政策的什么特点?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请你简要归纳出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
              (6)根据当今中国社会实际情况,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议?
            • 5. 近年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是人类前进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简明科学史话》材料二
              美孚石油公司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垄断了美国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②》材料三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措施,这一措施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全球通史》材料四
              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我以为,在美国,问题是在于进行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计划经济……。
              --《斯大林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7月23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实现机器大工业生产的重要原因是什么?什么理论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2)材料二中的美孚石油公司是在哪次工业革命后发展起来的?什么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因此,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什么时代(阶段)?
              (3)材料三中列宁采取的措施是指什么?这一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4)材料四提及的美国“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指的是什么事件?“建立计划经济”是指此时美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新局面?
              (5)综上所述,请归纳经济创新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7. 政府政策影响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4年,英善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片关税平等。法国拿破化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地、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与英国签订一项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此后,法国与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类似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国际市场。
              (据人民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西欧国家将本国经济纳入国际市场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952年12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简称国家计委,下设重工业计划局、燃料工业局、第一机械计划局、第二机械计划局、成本物价局等17个办事机构。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其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畳发改委。
              (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2年国家计委成立的背景。分析并举例说明“计划”二字从国家机构名称中消失对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动作用。
            • 8. 教科书体现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时代的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清朝秀才李毓秀作,“总叙”部分是: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材料二《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
              “电”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日电”。
              “雷”的解释:“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
              “议”的阐述:“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  下列是不同时期历史教科书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洋务运动)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
              岳麓书社2004年版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中包括:“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3)材料三的观点体现了哪两种史观?请运用这两种史观,简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在今天,科学革命在先,然后导致技术革命,最后出现产业革命。--钱学森《九十年代科技发展与中国现代》材料二:欧洲部分国家工业化水平(以英国1900年水平为100)
              年代英国法国德国奥匈帝国俄国意大利
              186060-7516-300-50-50-50-5
              191391-11546-6076-9031-4516-3016-30
              --(美)唐纳德•卡根《西方的遗产》材料三:1870年后,工业化的德国从欧洲崛起成为欧洲经济与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到1914年,全世界的电力有关的产业有一半来自德国,德国钢产量几乎是英国钢产量的两倍。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工业的核心地区。……一些国家衰落和一些国家强大,这些因素都成为世界不稳定的根源。--摘自(英)理查德•奥弗里《泰晤士世界历史》等(1)概括材料一中钱学森的主要观点-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论证该观点的正确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与1860年相比,1913年欧洲部分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4年间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 10.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技与生活
              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泰坦尼克号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比如航行过程中不断传输的电报,是利用电流交替地通电和切断产生不同的信号,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目的新工具;再比如船上的电话、电灯、无线电通讯,都让航海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船和船,船和陆地之间不再遥远。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后,就曾利用无线电讯息向周围船只求救。
              ----《纪念泰坦尼克号遇难100周年》材料二 科技与扩张
              “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罗马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是,它的剥削并不特别地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结构。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将这种帝国主义与后来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神帝国主义相比,就像将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相比。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科技与全球化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1)写出材料一中在“泰坦尼克”上所体现的科技成果,并简述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种“帝国主义”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造整块整块大陆”这一论断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体现。
              (3)材料三中反映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