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断传播,使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西方国家在追求民主的思想斗争中,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从资产阶级革命到议会改革运动,无不显示出其强烈的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政治的思想主旋律。而近代中国则走了一条与之明显不同的路。自1840年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不同阶级、不同时代的诸多仁人志士在积极寻求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同时,学习西学,引进民主政治思想,演绎了一场场可歌可泣的悲壮乐章。
              (1)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了哪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条件。
              (3)自1840年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相关重大事件和学习内容分别是什么?这个过程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
            • 2. 英国的崛起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日谈》虽然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随着运动的发展,文艺复兴也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就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
              --摘编自朱汉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哈姆雷特》与《十日谈》中所歌颂的“人性”在侧重上有何不同。
                  材料二  17~18世纪英国相关重大事件表
              1687年牛顿撰写的《    》出版。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了《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1782年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2)在材料二  中①、②处填上合适的内容。依据材料二,分析指出17世纪后英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起到中国,是他们积了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材料三中的“这场战争”是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性质、经济、思想的变化等角度分析“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含义。
            • 3. 下表是根据《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整理的相关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时间科技发明件数中国 世界 
              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
              1-400年452862%1738%
              401-1000年453271%1329%
              1001-1500年673857%2943%
              1501-1840年472194%45396%
              ①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
              ②文艺复兴运动是促进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的重要因素
              ③受西方科技冲击,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中央集权制度和小农经济环境不利于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 4. 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戊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学校教育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社会原因。
            • 5. 著名学术大师贝尔德托•克罗齐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中说:“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现在的……一切历史都成了现代史。”下列历史事件对应关系能说明这句话的是(  )
              A.古希腊文化与文艺复兴
              B.百家争鸣与新文化运动
              C.智者学派与浪漫主义文学
              D.理性主义的发展与经典力学
            • 6. 如图是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关于这三部著作的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
              A.抨击专制王权;叙述封建官僚家庭的衰落;挑战教会神学
              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
              C.短篇抒情诗歌;文学剧本;科学游记
              D.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思想
            • 7.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拉斐尔的《圣母像》都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该倾向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
              A.画家个人爱好
              B.人文主义传播
              C.社会上层倡导
              D.商品经济发展
            • 8. 思想文化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

              注:重大人物数:中国古代著名画家指数分数:衡量画家知名度的指标
              (1)依据图示,指出中国古代绘画发展趋势并分析其中一个绘画高峰期出现的原因。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现代科学的勃兴。……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论述材料所涉及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3)依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技成就的主要差异。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后科技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亚里士多德不是对导师一味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思考、坚持真理、勇于挑战。……亚里士多德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
              --王成光《论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材料二   15世纪西欧的教育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教育家主张学校教育应让学生快乐而健康地生活,使学生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
              --佛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哲学和历史基础》
              材料三   18世纪的法国,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酝酿,启蒙学者提出了丰富和较为系统的公民教育思想,以抨击封建专制教育,培养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合格公民。启蒙学者强调公民的政治美德,倡导公民对民族国家、民主政治和法律的爱,并从教育领导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方法途径等方面,构画了公民教育的蓝图。启蒙学者的公民教育思想,为推动封建臣民教育向现代公民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先导,奠定了大革命后法国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
              --刘春兵《思想启蒙与公民塑造》
              材料四   西方文明的一个伟大假设,即可以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发展。
              --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1)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其对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什么时代主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3)据材料三回答法国启蒙学者提出公民教育思想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教育是如何推动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
            • 10. 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两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  在“光荣革命”到来前夕,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梁霄羽《极简美国史》
              材料四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同样,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作可按长官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反正都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探明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个概念,探明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从而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俄]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
              请问答: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
              (2)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伟大的人”发现的“钥匙”是指什么?对自然科学发展和思想解放各有怎样的价值?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美国有哪些“发明与创造”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对思想解放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