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东西方经济体制各有利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中谋求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列宁材料二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匮乏感到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苏联模式的多方面的影响变成了几乎完全负面的影响。
              (1)材料一中的俄国“由一个半死的人”到“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与列宁开出的哪一“处方”有关?
              (2)材料二中“八年前”的“恐惧”指什么? “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指什么?与传统资本主义政策相比,该行动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中罗斯福就任第三任总统时看到美国又面临的“恐惧”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怎样的体制造成“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
              (5)习近平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根据以上材料,谈一谈中美苏三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 2. 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全国工业复兴法》    (判断对错)
            • 3.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总统是谁?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谈谈他对美国和世界的贡献是什么?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表1
              表1: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
                      年份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
              注:普特=16.8千克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材料二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体制。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材料三  (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以工作机会。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一概括1921-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原因的特点是什么?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苏联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
              (4)概括材料三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看法?
              (5)材料四出自一位美国总统在1933年的就职演说,这位总统是谁?当时美国面临的困境被称为什么?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的状况,美国颁布了什么法令来调整工业生产?
              (6)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政府是如何“给人民以工作机会”的?这样做还能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7)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概括美国政府面对困境所采取的措施具有什么特点。
            • 5.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的进步往往是都是由改革带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从这里产生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
              --《列宁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 第6条: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收购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年度的棉花。
              第8条:为了实施所宣布的政策,农业部长有权:通过与生产者达成协议或其他自愿方式,规定任何基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或减少其供销的产量,或二者并减,并规定与此有关的地租和津贴报酬,按照农业部长认为公平合理的数额,从供此项报酬的款项中支付。
              --摘自罗斯福新政《农业调整法》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从中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改革,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摘自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参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为“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推行了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调整农业生产的措施。这些措施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推行的改革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4)据材料一至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理解。
            • 6. 美国和俄罗斯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请你参加以“美国和俄罗斯的历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材料一:《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 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国家,即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
              材料二:1861~1865 年,美国发生了一场关乎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战争,这场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材料三: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开启了电气时代,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材料四:1933 年美国工业总产值比1929 年减少了46%.……成千上万的工厂停工了,失业大军达到1700 万人。失业者流落街头,靠捡破烂维持生计和用报纸裹身来取暖。为摆脱困境,罗斯福政府通过国会制定了七百多个法案。如整顿金融的《紧急银行法》,以及《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和《社会保障法》,历史上称之为“罗斯福新政”。
              材料五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探究问题:
              (1)依据材料一,《独立宣言》对于美国而言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2)谈谈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些重大事件在美国历史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四回答,新政的核心措施和新政的特点?
              (4)根据材料五分析,苏俄“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政策的“重大的突破”体现了政策的什么特点?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请你简要归纳出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
              (6)根据当今中国社会实际情况,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议?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二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依据材料一,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2)材料二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列宁的思路”指什么?“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模式僵化了指什么?这一模式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3)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在哪一年哪一次大会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和模式前后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 8. 美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从1776年建国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然而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时,美国走向独立,领土大块大块地扩充,资本主义经济大步地发展……19世纪后半期,美国迅速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欧洲二三百年完成的事,它在不到百年内便完成了。
              --钱忠文《读美利坚》       材料二 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1)美国在18、19世纪发生了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哪一次工业革命促使19世纪后半期“美国迅速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
              (2)罗斯福“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为此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罗斯福的这次“试验”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4)阅读上述材料,请你用最简练的语言,给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9. 探究大国崛起的原因、方式、影响,有助于认识大国发展的规律。
                   【制度创新】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是一个国家良性崛起的动力。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英、美两国制度创新比较表。
              方面代表性法律文献创新之处
              政治制度1689年英国颁布①《     ②    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
              经济制度20世纪30年代美国颁布③《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①《    》    ②《    》     ③    
              【国家统一】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有力保障,战争与和平是促进国家统一的基本方式。
              (2)1858年6月,还是国会议员的林肯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这说出了美国当时面临的什么重大问题?针对美国当时面临的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的?
                   【大国影响】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机器的力量,成为“世界工厂”,逐步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主导世界的局面;后来居上的美国在20世纪大半时间主导全球;随着欧盟、riben、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目前世界正处于“群雄竞起的时代”。
              (3)大国的发展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群雄竞起的时代”,反映了大国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大国之谜】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4)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政策方面各自做了怎样的调整?这些调整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