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2年10月14日,美国人通过U-2侦察机掌握了苏联在古巴建筑中程与中远程导弹基地的证据。10月22日晚,肯尼迪通过电视向全国正式通报苏联在古巴设置中程导弹的“惊人”消息,宣布对古巴实行名为“隔离”的海上封锁,要求苏联立即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根据肯尼迪的命令,美国在全世界的海、陆、空三军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美国强大攻势的压力下,苏联开始后退。自26日起,美苏双方信件不断,最后,赫鲁晓夫在10月28日的复信中被迫同意从古巴撤出苏联的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这场危机不仅对美、苏关系,而且对整个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深受屈辱,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国和西德,对于美国事先未同北约协商就制造危机的行动,并和苏联搞“越顶外交”,感到不满和忧虑。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原因和结果。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巴导弹危机”的看法。
            •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45年,真实世界开始重建的方式也许和高屋建瓴的理想主义有关联,分享这一思想的有原抵抗运动战士、为和平而战的军人、震惊于原子弹破坏力的科学和基督教大同世界论者,但关联远没有达到他们所希望的紧密程度。塑造战后国际体制(实际上这一工作战时就已启动)更多的是政治因素,而不是宗教或道德理想。
                 战时官僚、规划者、外交官和盟军领导人自始至终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战时联盟转化为一个稳定的、谋求和平的战后国际秩序。如何避免世界性的经济萧条,如何防范未来的希特勒们再次发动世界大战……
              就这样,零年在感恩和焦虑的基调中落下了帷幕。人们对世界大多数地方取得的和平感到欣慰,但不像过去那样对美好未来抱有幻想,同时也为愈来愈分裂的世界表示担忧。
                  战争是否真的结束于1945年?有人提出全世界对抗状态直到1989年才走向终结。……l945年斯大林把欧洲一分为二,这是二战最深的一道伤口。
              --据伊恩•布鲁玛《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国际社会为谋求和平秩序所作的努力。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材料中“1945年斯大林把欧洲一分为二”的这一观点。
            • 3. 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
              A.推倒柏林墙
              B.结束越南战争
              C.撤出古巴导弹
              D.成立独联体
            • 4.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指出“苏联不会直接向发达的西方世界扩张,而是要向不属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战前的广大殖民地地区,即介于西方世界和苏联之间的广大的中间地带进行扩张。因此必须下决心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作者的这段言论(  )
              A.为“遏制理论”造势
              B.推进马歇尔计划实施
              C.促成北约成立
              D.引发古巴导弹危机
            • 5. 有学者认为“美国原先希望用美元诱使苏联从东欧撤退并加入资本主义控制的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华盛顿曾经希望,原子弹可能使苏联人更好‘控制些’,这个模糊期待没有起作用;如今,金钱收买苏联人的尝试也被证明是行不通的。”材料表明 “二战”后的美国(  )
              A.曾试图把苏联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
              B.一直利用军事优势威胁苏联
              C.选择“冷战”是因为苏联在经济上不合作
              D.力图主导欧洲一切事务
            • 6. 这是一幅学生所做的历史漫画《大胃王》,画风稚嫩但却反映了(  )
              A.16世纪西葡两国争霸世界的历史状况
              B.20世纪初英德争霸全球的历史情形
              C.20世纪30年代欧洲大陆的大国关系
              D.20世纪中后期美苏争霸世界的历史阶段
            • 7.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备忘录中表示:“我们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是对苏联的影响”。美国“对中国采取主动行为”的意图是(  )
              A.扭转与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
              B.促使日本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C.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促进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1年9月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
              --《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杜鲁门说:“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闻进陶瓷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世界近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苏联的外交策略的实质。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争霸的原因。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 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三
              鉴于苏联军队于1979年12月侵入阿富汗,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这一声明被称作卡特主义。它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
              --《战后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
              (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 10. 赫鲁晓夫曾对美国人演说“我们只不过存在了42年,再过7年,我们将达到美国同等水平。当我们赶上你们,从你们身边经过时,我们将向你们挥手。”该演说表达了赫鲁晓夫(  )
              A.为苏联的落后寻找原因,祈望美国放弃霸权政策
              B.阐释苏联内政外交趋向,应对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C.描绘苏联发展愿景,取得与美国平等地位的愿望
              D.自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敌视美国的资本主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