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2000年以来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下列图片是微电子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体现.微电子技术所导致的经济发展趋势必然是(  )
              A.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
              B.第二产业追平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D.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 2. 如图所示成就正式诞生在(  )
               
              A.1965年
              B.1969年
              C.1978年
              D.1983年
            • 3. 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在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本质反映了(  )
              A.《时代》杂志的预言非常准确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已普及到千家万户,深入到生活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表
              时间
              行业
              1950年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
              交通通讯7.236.436.186.155.616.03
              批发零售17.516.716.6115.8215.2315.88
              金融保险2.733.714.044.655.948.31
              房 地 产7.829.629.6310.2411.4711.31
              社会服务8.219.7811.6313.5518.4621.92
              政府服务11.3513.0815.9514.9714.4311.0
              --魏作磊《美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
              从表格中提取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5. 二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但1992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汇“过劳死”。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
              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D.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
            • 6. 教育关乎个人的幸福、国家的繁荣、世界的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古希腊的教育家们在从事教育的时候,没有历史负担。既没有既成的、公认的文化传统可资遵循,也没有权威的古圣先贤规范他的思路……古希腊先哲的著作都是私人著述、一家之言,对后人只有启示、教益,而没有约束力。
              --据张瑞璠 王承绪《中外教育比较史纲》
                 材料二 16至18世纪前期,在欧洲,教育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耶稣会和其他宗教团体的手中。18世纪后期,欧洲学者兴起一股民族主义教育热潮。他们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教育思想:学校必须由民族国家办理,对所有公民实行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努力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去塑造国民。
              --据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
                  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据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教育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后期欧洲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两条道路。分析第一条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今天中国教育发展的认识。
            • 7. “二战”后的世界是一个“精彩”与“无奈”并存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在经济上的哪些意图?为此,美国对欧洲采取了什么重要的经济举措?
                 材料二  雅尔塔体制既是大国对战后世界所做的安排,是战后世界政治地图(如美苏势力范围划分)、政治体制(如联合国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经济体制(WB、IMF、GATT)的总称,那么,我们据此得出的结论就应该是雅尔塔体制没有瓦解。即使苏联解体了,雅尔塔体制仍然在规范着世界政治、经济运转秩序。
                                                                                                              (据杨和平《雅尔塔体制瓦解质疑》)
              (2)雅尔塔体制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近年我国学术界对雅尔塔体制主要有“已经瓦解”、“依然存在”两种观点,你倾向于哪一种?试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二战后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试从如图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份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60
               
              21.826.152.1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二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55-19594.43956.6
              1965-1969337.259.8
              1980-19842.632.864.6
              19991.624.773.7
              1955-2000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年份 GDP相对构成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7828.2047.923.9
              199519.947.232.9
              200611.748.939.4
              1978-2006年我国三大产业GDP变化的比较(%)
                 材料三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主要发达国家相继经历了战后以来规模较大的结构性调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美国最先进入以信息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后工业化发展时期。
              --马莉莉《战后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当时产业结构的特点(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针对当时的产业结构状况,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对比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仍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三,谈谈我们该如何应对。
            • 9.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1年经13州批准的《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生效,标志着美国成为一个邦联制国家。它规定:“各州均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但实践证明了它的不可行性,美国迫切需要新的政治制度挽救国家。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它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模式,即联邦制。明确提出了新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分权原则;共有权原则;权力禁区原则;宪法至上原则。1788年,新宪法经各州批准生效。至此,联邦制在美国正式确立。这一制度被人们认为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
              --摘编自张定河《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
              材料二  联邦制形成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关系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着的。
              时间发展阶段主要特点
              1787年至20世纪30年代“二元联邦主义”
              (双重联邦制)
              第一阶段(1789年至1865年内战结束前):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相互竞争与相互妥协,州政府为主要一方,各州享有广泛的权力,更多地强调州权对联邦权力的制约,联邦政府扮演着各州“仆人”的角色。
              第二阶段(1865年至1929年):联邦与州的矛盾时缓时急,大趋向是联邦权力逐渐扩大,州的权力相对缩小。二者仍主要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活动,基本构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合作联邦主义”
              (合作联邦制)
              各级政府间的相互连接和相互合作加大,权力特别是政策制定权向联邦政府集中。
              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新联邦主义”
              (中央集权联邦制)
              寻求改变美国联邦政府权力日益集中的趋势,力图恢复联邦与州之间权力关系的平衡,使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重新获得权力的联邦政治模式
              --摘编自《美国联邦制的形成和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制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政府与州权力关系演变的趋势及作用。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电子计算机进一步部分代替了人类的脑力劳动,是人脑、神经系统的生长和补充……1977─1980年间,美国雇佣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增加了20%.目前日本的工业企业中具有大学学历的职工占33.6%,高中学历的占57.3%,在一些大企业中技术人员占全体职工人数的20%─30%.……目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三产业一般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0%─70%。
              材料二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进行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美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三  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护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据新华社电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2)材料二和材料三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差异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