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A.中华民族的奋起
              B.西方列强的入侵
              C.晚清政府的改革
              D.近代的民主革命
            • 2.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
              A.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B.扩大资本输出
              C.割占香港岛
              D.瓜分中国
            • 3. 第二次鸦片故争后,湖南人郭嵩焘赴英出任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消息传开以后,朝野骂声四起,家乡的科举考生曾商议要捣毁郭宅。大臣刘坤一质问郭嵩焘:“何面目以归湖南?更何以对天下后世?”这反映出当时(  )
              A.天朝上国心态尚未根本改变
              B.人民群众爱国热情高涨
              C.民众自觉维护国家主权
              D.思想解放深入基层社会
            • 4. 《北京条约》中有如下条款:“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这反映出列强在侵华方式上的新特点是(  )
              A.商品输出
              B.掠夺劳动力
              C.资本输出
              D.掠夺财富
            • 5. 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俊华战争
            • 6. 抛开中国政府,首开由列强自行组织的“市政机关”管理的地区是(  )
              A.广州“十三行”
              B.上海英租界
              C.北京东郊民巷
              D.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
            • 7. 南京的文阁殿有“太平世界,男女同权应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的门联。其中的“顽妖”主要指(  )
              A.外国资本家
              B.清朝统治者
              C.民族资本家
              D.西方传教士
            • 8.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
              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光明日报》
              材料二

              请回答: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 “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 ,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直接有关?
              (2)据材料二,从历史、地理角度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
            • 9.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步步加深
              B.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屡遭失败
              C.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 10. 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头像在近代被西方列强劫掠,劫掠者是(  )
              A.俄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国军队
              D.八国联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