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40年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下表所列相关信息,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②细菌战、毒气战
              ③ƒ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③④②①
              B.ƒ③②①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 2. 百余年来,中国经历了从沉沦到复兴的艰辛历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840年爆发的中英战争,中国研究者一般称之为“鸦片战争”,国外学术界在评论这场战争时,有的把它说成是单纯的“通商战争”,是为了打破中国对外贸易的限制。
              (1)以上对1840年爆发的中英战争的哪一命名更准确地说明了战争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论证。
                  材料一

              (2)结合史实,为如图撰写说明(包括两幅图的寓意、“今昔”变化原因等。
              材料二

              (3)结合上面材料和图片,试述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建树,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 3.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遭受侵略、奴役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
              侵略、追求民主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中,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历程。
              材料二  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材料三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了如下的纪念邮票(小型张):
              (1)由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对我国发动了哪些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抗战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胜利来之不易,和平任重道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4. 自古至今,东西方的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多次变化,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络已经形成,中国处于世界贸易网络的中心,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但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佛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三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份额示意图

              --王斯德《世界通史》读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从中国政治、经济的角度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1854-1856年英国对外贸易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条约》中哪些条款体现了英国自由贸易的目的。
            • 5.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新型学习方法。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历史《必修2》后,对“市场”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收集到的一些资料,请你和他们一道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宋时期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市场”:由被动走向主动

              (2)依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3)依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
            • 6.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1)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00年前,“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材料三  1979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亿元)城镇居民
              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
              恩格尔系数(%)
              19793645113257.567.7
              20062180713950035.843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4)综上所述,从先进的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得出的启示主要有哪些?
            • 7. 自近代起,中华民族从遭受的民族屈辱中逐步崛起,国际地位日益提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反战的托利党议员格兰斯顿说:“在人类历史上,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洪振快《爱国需要超越林则徐》
              (1)用史实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蒙受的“永久耻辱”。
              材料二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人尖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深远意义”有哪些?
              材料三  当今世界新旧力量的对比正在发生变化,当美国的对华姿态由“俯视”变为“平视”,当“变革”的奥巴马接连派遣国务卿、财政部长及华裔部长访华先行探路,当美方在台前幕后都给予做客的中方高度重视和重新定位……
              --2009年7月31日中新网讯:法国《欧洲时报》日前刊出评论文章摘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的对华姿态由‘俯视’变为‘平视’”的原因。
            • 8. 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看,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
              A.攫取特权
              B.倾销商品
              C.掠夺原料
              D.资本输出
            • 9. 近代以来,“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体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结合16~19世纪英国的相关史实,说明上述观点。
            • 1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款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人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现定例册,不得多于各国。一切规费全行革除,如有海关胥役需索,中国照例治罪。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用昭平允。
              第二十五款合众国民人在中国各港口,自因财产涉讼,由本国领事等官讯明办理;若合众国民人在中国与别国贸易之人因事争论者,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
              第三十二款嗣后合众国如有兵船巡查贸易至中国各港口者,‘其兵船之水师提督及水师大员与中国该处港口之文武大宪均以平行之礼相待,以示和好之谊;该船如有采卖食物、汲取淡水等项,中国均不得禁阻,如或兵船损坏,亦准修补。
              --《望厦条约》
              材料二  废除<辛丑条约》,美国“放弃在中国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之条约”,交还在中国的租界,放弃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等。条约还规定新约中未涉及的问题,如有影响中国主权的,应由中关双方政府代表会商,依照普遍承认的国际公法原则及近代国际惯例解决之。
              --摘编自1943年1月11日《中关新约》
              材料三  中关贸易状况表
              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6032
              1975304156
              198037551059
              198538553840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美国在中国攫取了哪些特权?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其背景及影响。
              (3)提炼材料三的主要信息,并分析其原因和由此得到的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