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并于20世纪50年代最终有了自己的外交“定海神针”。材料中的“定海神针”是指(  )
              A.“一边倒”的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结盟的外交政策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2.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6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在中国、印度、缅甸生根发芽、深入人心,而且走向亚洲、走向世界,中国、印度、缅甸都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能处理国家间的一切关系
              B.把国家的主权放在第一位
              C.具有开放性和强大生命力
              D.以国家平等为根本出发点
            • 3. 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当时中国政府(  )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确立“一边倒”外交方针
              C.提出“求同存异”
              D.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4. 最能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5. 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  )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6. 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  )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 7.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时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个印度记者很感兴趣地提问:“国家有大有小,怎么才能够和平共处呢?”周恩来说:“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这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
              A.一边倒
              B.平等互利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互不干涉内政
            • 8.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他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个由周恩来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指(  )
              A.《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 9. 1953年12月,周恩来提出的,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的是(  )
              A.非集团不结盟原则
              B.公平竞争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分权与制衡原则
            • 10.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如图所示照片中周恩来接待的外国客人来自于(  )
              A.缅甸
              B.印度尼西亚
              C.印度
              D.巴基斯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