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秋•清城区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采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材料二 如图所示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中国某一问题的支持票数示意图
              材料三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的外交与近代中国的外交相比有何重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支持票数不断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出现哪些重大突破?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风雨如晦,山河破碎,闻一多先生怀着悲愤和期待写下了流传至今的《七子之歌》.闻一多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七个地方,当时都被列强霸占。
              材料二   国会的意见:共产党中国政府不应该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作为中国的代表。
              --1953年6月4日《美国新闻处每日新闻公报》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7月15日 尼克松讲话材料三  双方认为,二十一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中美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
              --2009年11月17日胡锦涛和奥巴马会谈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上香港岛是被哪一个条约割占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对中国的态度? 并分析70年代美国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人民政府接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当前的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并指出其决定因素。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陈一然主编《亲历共和国60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与决策》(200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中“20世纪70年代历史”的目录摘编:
              第二部分
              7 我所知道的“文革”发动的内情
              8 回忆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经过
              9 1977:570万青年是怎样走进考场的
              10 我所亲历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1 中美建交亲历记
              12 回顾安徽的农村改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4. 二战结束后半个多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演变,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也在日益加强。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在面临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时任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谈谈你对尼克松所说“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理解。
              (3)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随着国力的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举两例加以说明。
            • 5.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参与国际事务,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2月31日  接见参加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的关系问题谈判的印度政府代表团,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并说:“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1)依据材料一指出,周恩来在当时首次提出了哪一外交原则?分析该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主要意义。
              材料二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 “握手”篇

              (2)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图3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取得的什么外交成就?
            • 6. 1971-1980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多达69个,超过了1949-1970年。与这种局面出现无关的一项是(  )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C.中美关系改善并且走上正常化
              D.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显著变化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讲话:)你们(苏联)就是不相信中国人,只相信俄国人。俄国人是上等人,中国人是下等人,毛手毛脚的,所以才产生了合营的问题。要合营,一切都合营,陆海空军、工业、农业、文化、教育都合营,可以不可以?或者把一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都交给你们,我们只搞游击队。你们只搞了一点原子能,就要控制,就要租借权。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外交部编《毛泽东外交文选》
              材料二 中国政府早在1955年就公开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坐下来同美国政府谈判,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方针。……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1972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只有真正遵循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中苏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政府对美国的政策主张。
              (3)据材料三,指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原则。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认识。
            • 8. 新中国政府与美苏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时间分别是 (  )
              A.1949年
              B.1950年
              C.1972年
              D.1979年
            • 9.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对美日两国外交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杜鲁门声称每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作出选择,他说美国的政策就是“援助各国为争取自由而反抗企图通过外部压力或少数派武装实施奴役的人民”。杜鲁门的这番话实质上等于开出了一张空白的外交政策支票,将来任何国家只要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迹象就可以拿着这张支票去兑现。
              --(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美国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如同它对德国的占领,起初都是为了防止战败国东山再起而对邻国的安全造成威胁。但是苏美对抗促使华盛顿尽快地重建日本经济,这样,日本就不致成为共产主义颠覆的一个诱人目标。朝鲜战争把日本从一个穷困潦倒的敌人变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盟友,从而使美国把它估价为在远东抗衡苏中两大国的一个重要珐码。
              --(美)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不仅符合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亚太地区的繁荣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邦交正常化以后,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民间交往日益频繁。
              --中日韩合编《东亚三国的近现代》
              【材料四】我们只有一个世界,因而也只能有一种世界政治。它不应是对立的政治,它必须是相互依存的政治:它应是世界的内政。尽管存在地区和民族的差异,新千年的世界社会所面临的任务应该是:使所有人都能够和平共存和共处在一个有生活价值的环境里。
              --(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杜鲁门外交政策的实质及其对二战后初期世界政治局势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例举美国为控制欧洲、遏制苏联采取的重大举措。
              (2)据材料,指出美国对日本政策的演变并分析这种演变对日本产生的经济、政治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关键因素和积极影响。
              (4)材料四的作者对世界政治发展有何期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利于其期望实现的若干因素。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写成《实业计划》一书……规划了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他认为,交通运输必须放在近代工业首位……还提出建立北方、东方、南方三大海港,疏通内河水道,发展内地交通。同时,他又主张在不损害中国主权条件下,引进外资和技术,以便在最短时间内迅速赶超外国,从而改革中国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
                  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我们在制定对内经济搞活这个方针的同时,还提出对外经济开放。……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为实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经济主张。结合当时我国的内外环境,分析《实业计划》是否有实现的可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后我国经济落后的原因。结合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有利的国内外形势,指出“对内经济搞活这个方针”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综合材料,概括孙中山和邓小平在国家经济发展主张上的共同之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