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学者营这样评价美国前领导人的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材料中的“外交思想”(  )
              A.可能出自杜鲁门总统
              B.有利于改善美国自身的国际处境
              C.意东着冷战政策结束
              D.溆化了美国与西欧、日本的矛盾
            • 2. 法新社评述说:“改变世界的一周”。开罗《金字塔报》评论说:“西方帝国封锁新中国的神话破灭了,这是亚非人民的伟大胜利!”这是针对(  )
              A.新中国诞生后,苏联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
              B.中国大力发展同亚非拉的友好关系,展开“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C.中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3. 中美关系跌宕起伏,波诡云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双方要始终坚持合作共赢、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不懈推进两国各界友好交往,共同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和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杨洁篪《纪念尼克松首次访华座谈会》(2013年5月3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在外交上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主动行动”与中国接触?美国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一、二,你觉得美国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发展中美关系的认识。
            • 4.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等国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关键因素是(  )
              A.中苏关系恶化使中国倒向西方国家
              B.中国重返联合国大会并主导安理会
              C.中国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分歧消失
              D.中美关系趋于缓和并向正常化发展
            • 5. 表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
              《人民日报》关于美国的消极报道1960年第一季度1975年第一季度
              323篇81篇
              A.新闻报道的基础是国家实力
              B.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
              C.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削弱
              D.新闻报道受外交关系的变化影响
            • 6. 下列图片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参加的一些外交活动,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 7. 2013年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毛泽东一生为中国民主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下图),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材料四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摘编自百度文库
              请回答:
              (1)材料一诗词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其标志是什么?
              (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材料二中的图片排序,并分别指出图②与图③所反映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所在。
              (3)材料三中,当时的毛泽东为什么“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识,你是如何理解“尼克松改变了世界”和“世界改变了尼克松”这两句话的含义的?
            • 8.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  )
              A.标志中美两国20多年的对抗关系结束
              B.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促成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D.表明中美两国结成反苏统一战线
            • 9. 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A.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
              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制定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号文件,决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物资与装备。”
              --摘编自《中关关系史1949-1972》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了怎样的对华政策?当时由中国政府倡导并日益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关关系打开新的一页是从共和党开始的,那是尼克松先生、基辛格先生执政的时候。”
              --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推动“中美关系打开新的一页”的重大历史事件。由此,中国外交出现了怎样的新局面?
                  材料三:
              关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是:“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结构性”变化?在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