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620年11月11日,经过漂泊之后,一艘来自英国的名为“五月花”的大帆船向美洲陆地靠近。船上的乘客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
              吾等签约之人,信仰之捍卫者,蒙上帝思佑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及爱尔兰国王詹姆斯陛下的忠顺臣民--为了上帝的荧光,为了吾王与基督信仰和荣誉的增进,吾等越海扬帆,以在弗吉尼亚北部开拓最初之殖民地,因此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公民团体。为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并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和平等法律、法规、条令、宪章与公职,吾等全体保证遵守与服从。
              据此于耶稣公元1620年11月11日,吾王英格兰、法兰西、爱尔兰等十八世暨苏格兰第五十四世君主陛下在位之年,在科德角签署姓名如下,以资证明。
              (签名略)--《五月花号公约》
              (1)《公约》的哪些规定反映了人类民主的潮流?(不得摘抄原文)
              (2)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公约》的意义几乎可以与英国的《大宪章》、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等文献相媲美。这群漂泊者为什么能够制定出如此重要的政治文件?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美两国的首次通商是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开始的。那时,美国刚刚获得独立。担负这次通商的是一艘原在海军服役的帆船,改装后被命名为“中国皇后”号,含有对中国皇室尊重之意。早期对华贸易使美国迅速积累了经济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帮助美国打破了英、法、西等国的封锁和半封锁。--百度百科“中国皇后号”
              (l)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中国开始贸易的特点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材料二 在大多数当代问题上,两国合作充分,它们缺少的是一个总体上的互动理念。冷战期间,共同的对手发挥了纽带作用。--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避免美中冷战》
              (2)材料二中所说中美两国“共同的对手”是谁?它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双方认为,21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中关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中关联合声明》(2009年1月17日)
              (3)中美两国面临哪些共同挑战?推动两国发展积极合作关系的原因有哪些?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何谓自由?曰:粗言之则不受压制,即谓之自由焉耳。压制之道不外二端:一曰君权之压制,一曰外权之压制。脱君权之压制而一旦自由者,法国是也;脱外权之压制而一旦自由者,美国是也。故凡受君权之压制而不能为法国人之所为者,非国民也;凡受外国之压制而不能为美国人之所为者,非国民也。……非播国民之种子不可。播之奈何?曰法兰西革命以前,其民之憔悴于虐政者,非犹我今日乎?其全国无一国民,非犹我今日乎?其所以有今日者,何也?盖以法国为国民之田,以十八世纪诸学士为国民之农夫,以自由平等之说为国民之种子。孟德斯鸠苦心焦虑,审慎周详,其播之也出以和平……故今日法国之民,得以食国民之果者,皆数人之功也。且也当时美国之学士,皆自称为法国理学士之弟子,而卒以脱英国之压制,则法国之种子且波及于美洲。
              --《国民报》第二期材料二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今天中国的民族主义越来越表现出其自发性。也就是说,民族主义在中国已经变成一种客观的存在。政府的确可以利用民族主义来论证政策的合理合法性,但这方面,中国政府非常节制。从中央到地方,没有一位政治人物可以大肆动员民族主义,诉诸于民族主义……因此,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多,使得民族主义变得更为理性,增进国家利益。
              和中国不同,日本政府在民族主义方面越来越表现为动员型。和其它很多发达国家一样,日本的大众民主越来越难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政府。为了政治的需要,日本的政治人物往往以民主为借口,用民粹主义政治方式动员着民间存在着的民族主义资源。结果,牺牲的往往是日本和其它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和其邻国中国、韩国的关系……较之中国,日本民族主义具有更大的动力。而日本民族主义的勃兴,又必然刺激中国和韩国民族主义……。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国家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往往把另一个大国即美国也牵涉在内,而美国出于其对地缘政治的需要,往往对这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推波助澜。这更增加了这些国家民族主义的国际复杂性。
              --郑永年《亚洲民族主义与区域安全》(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知识界对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之间认识的区别和联系。并指出作者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今世界“民族主义”发展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英国尊贵的先生们不剥夺美洲的自由就不满足的时候,看来有必要采取某种措  施,避开这一打击,并维持我们祖先给我们的自由……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毫不犹豫地  拿起武器;但是拿起武器应该是最后迫不得已的手段。--华盛顿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  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到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  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独立宣言》材料二  印度的背景传统以及当时的条件,非暴力是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方法。印度人民被  解除了武装,不知道如何使用武器,既缺乏从事有组织的暴力的物力,也缺乏训练,在这种  情况下,使用暴力方法反抗英国是愚蠢的,会遭到英印当局轻而易举的镇压,而恐怖主义的  暴力行为则是政治不成熟和破产者绝望情绪的表现,不可能动摇强大的有组织的政府。--尚劝余《尼赫鲁与甘地在印度民族民主运动方法问题上的分岐》(1)根据材料一分析华盛顿对英王的态度,并概括指出北美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
              (2)从阶级属性和斗争对象方面指出华盛顿和甘地领导的斗争的共同之处。其斗争结果有何不同?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族解放斗争方式的认识。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15年,英王约輪同责族代表签订《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須同责族会议商 量;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责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 保护权、流放。167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没有法庭的逮捕令,不得拘役和羁押任何 人;被逮捕的臣民及其亲友均可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征税;向国王请愿是 臣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议员在议会中的演说、辨论及议事是自由的。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权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共同设立政府,政府之正当权力,来自被治理者的同意。 而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有损于此目的,人民就有权予以变更或废除,并建立新政府。新政府所 依据的原則和用以组织其权利的方式,必須使人民认为只有如此才最能臻于安全和幸福。
              --《独立室言》
              (2)为了建立和巩固人们共同的政府,18世纪的北美人民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 6.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摘自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益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摘自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89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个文献的共同之处。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史实说明独立之初的美国是否真正保证“人人生而平等”。
            • 7.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同一辙--这就是一个绝对君主制的国家内部通过对政治的民主化改造来实现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英国革命与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大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问题:
              (1)从现代化视角看,美国革命要完成哪两个主要任务?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
              (2)材料中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你同意这种评价吗?为什么?
            • 8.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其赖以奠基的原则,其组织权力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可能获得他们的安全和幸福。
              --美国《独立宣言》材料二  对美国重要历史文献《独立宣言》的介绍,在辛亥革命时期外国史的介绍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间,《独立宣言》曾五次全文发表,在国内广为流传。1901年5月10日,中国留日学生创办《国民报》,创刊号刊发《美国独立檄文》.这是在中国最早全文介绍美国《独立宣言》.1903年,支那翻译会社有《译文四种》,其中之一即是《美利坚独立檄文》.1903年,文明书局刊印《美国独立檄文、法国人权宣言书、玛志尼少年意大利章书、噶苏士戒国人书合刻》.1911年11月21日,由上海一些革命派学者创办的《民国报》创刊号,刊发了《美利坚民主国独立文》.1912年1月11日,《民国报》再次发表《北美合众国宣告独立檄文》.孙中山早在1904年著有《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该文被认为是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宣言书,其思想内容和政治倾向,明显地受到《独立宣言》的影响。孙中山说,为了保证人民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就必须建立一个新的、进步的、开明的政府。由此不难看出。《独立宣言》所体现出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在当时中国政治生活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于沛《近代早期中国对世界历史的认识》(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北美人民追求“幸福权利”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独立宣言》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说明近代中国学术界广泛编译《独立宣言》的意义何在?
            • 9. “加拿大原为法国殖民地,后归属了英国,但大多数法裔居民留了下来。英国统治者为了维护加拿大统治的稳定,当地的政治、经济、宗教各项制度都保留了原状。……北美独立战争时期,加拿大最主要的两个地区新斯科舍正是英国的海军基地,为军队提供给养,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而魁北克的居民则几乎是清一色的天主教徒,狂热的宗教信仰,让他们把信仰新教的美国人当作敌人。”上述材料主要论证的是(  )
              A.加拿大与法国、英国的历史渊源
              B.加拿大承认美国独立
              C.加拿大没有参加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
              D.萨拉托加大捷与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
            • 10. 美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从1776年建国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然而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时,美国走向独立,领土大块大块地扩充,资本主义经济大步地发展……19世纪后半期,美国迅速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欧洲二三百年完成的事,它在不到百年内便完成了。
              --钱忠文《读美利坚》       材料二 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1)美国在18、19世纪发生了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哪一次工业革命促使19世纪后半期“美国迅速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
              (2)罗斯福“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为此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罗斯福的这次“试验”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4)阅读上述材料,请你用最简练的语言,给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