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英国的崛起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日谈》虽然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随着运动的发展,文艺复兴也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就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
              --摘编自朱汉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哈姆雷特》与《十日谈》中所歌颂的“人性”在侧重上有何不同。
                  材料二  17~18世纪英国相关重大事件表
              1687年牛顿撰写的《    》出版。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了《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1782年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2)在材料二  中①、②处填上合适的内容。依据材料二,分析指出17世纪后英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起到中国,是他们积了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材料三中的“这场战争”是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性质、经济、思想的变化等角度分析“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含义。
            • 2. 下表是根据《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整理的相关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时间科技发明件数中国 世界 
              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
              1-400年452862%1738%
              401-1000年453271%1329%
              1001-1500年673857%2943%
              1501-1840年472194%45396%
              ①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
              ②文艺复兴运动是促进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的重要因素
              ③受西方科技冲击,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中央集权制度和小农经济环境不利于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 3. 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戊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学校教育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社会原因。
            • 4. 著名学术大师贝尔德托•克罗齐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中说:“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现在的……一切历史都成了现代史。”下列历史事件对应关系能说明这句话的是(  )
              A.古希腊文化与文艺复兴
              B.百家争鸣与新文化运动
              C.智者学派与浪漫主义文学
              D.理性主义的发展与经典力学
            • 5. 如图是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关于这三部著作的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
              A.抨击专制王权;叙述封建官僚家庭的衰落;挑战教会神学
              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
              C.短篇抒情诗歌;文学剧本;科学游记
              D.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思想
            • 6.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拉斐尔的《圣母像》都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该倾向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
              A.画家个人爱好
              B.人文主义传播
              C.社会上层倡导
              D.商品经济发展
            • 7. 下列名人名言均体现的精神是(  )
              A.人文主义
              B.法律至上
              C.民主主义
              D.浪漫主义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社会原因。
              材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和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2)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二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共同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等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
              (3)概括材料三中的卢梭的主张。这些主张对欧洲的思想和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自然科学经过几个世纪的停滞后,挣脱了宗教神学的羁绊,显现出走向世俗化探求的趋势,并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发展,“带头的是天文学,继而是十六世纪的物理学”。
                                                                                    --(英)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大国崛起》
              材料四  科学的发展直接影响了革命前新哲学、新宗教、新思想等社会意识,与它们结合而成革命的社会意识体(注:进步的社会力量);这种意识体直接催动了17 世纪的英国革命,也构成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基础。
                                                                                                          --李勇《重审英国工业革命的科学基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7世纪自然科学“挣脱了宗教神学的羁绊,显现出走向世俗化探求的趋势”的主要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哥白尼和牛顿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英国的社会风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以后的工业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10.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如图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西方文明的兴起
              B.工业文明的扩展
              C.世界市场的出现
              D.逐步缩小的世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