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维护了现有制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的历史事件是(  )
              A.大化改新和查理.马特改革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C.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罗斯福新政
            • 2. 东西方经济体制各有利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中谋求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列宁材料二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匮乏感到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苏联模式的多方面的影响变成了几乎完全负面的影响。
              (1)材料一中的俄国“由一个半死的人”到“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与列宁开出的哪一“处方”有关?
              (2)材料二中“八年前”的“恐惧”指什么? “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指什么?与传统资本主义政策相比,该行动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中罗斯福就任第三任总统时看到美国又面临的“恐惧”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怎样的体制造成“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
              (5)习近平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根据以上材料,谈一谈中美苏三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表1
              表1: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
                      年份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
              注:普特=16.8千克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材料二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体制。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材料三  (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以工作机会。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一概括1921-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原因的特点是什么?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苏联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
              (4)概括材料三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看法?
              (5)材料四出自一位美国总统在1933年的就职演说,这位总统是谁?当时美国面临的困境被称为什么?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的状况,美国颁布了什么法令来调整工业生产?
              (6)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政府是如何“给人民以工作机会”的?这样做还能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7)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概括美国政府面对困境所采取的措施具有什么特点。
            • 4. 探究问题 
              材料一: 列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足,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创造性地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带领俄国走出绝望之地。
              材料二:美国历史虽然只有二百多年,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历经百年,始终居于世界大国地位。尤其战后有利的战略环境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客观上已经把美国推上了资本主义世界中心的地位,美国事实上已成为超级大国。
              --摘自刘宗绪《历史专题30讲》材料三:战后法国人的仇视------这道坎却不是每个德国人都能轻松迈过的。然而联邦政府经受住了考验。德国总统阿登纳强调:“在当今的欧洲,世仇完全不合时宜了,我决心使德法关系成为我的政策的核心。”从50年代起,包括德、法在内的欧洲国家先后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建立关税同盟以及建立共同市场。同时,德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德国又一次站在了世界强国之列。
              --摘自 乔明顺《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宁带领俄国走出“绝望之地”采取了什么政策?
              (2)美国在崛起过程中先后遇到过哪些重大的问题?举一例并说明是怎样解决的。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战后德国崛起的主要因素。结合以上材料,说明俄、美、德发展历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21年开始,在列宁的领导下,国家停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或政策?
              (2)材料一中要恢复自由贸易,材料二却对企业严加管制。它们各自有没有改变原先的社会制度?上述措施有没有取得成效?请结合材料二加以说明。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1)将如图所示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国家和政策连线。(使用代号)

              (2)历史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针对中美苏三国的经济改革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是三个同学的回答:
              甲同学说:“新经济政策开始于1921年①,它将社会主义国家同计划经济②、货币关系③直接联系起来。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乙同学说:“1933④开始实施的‘新政’,大大降低了⑤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⑥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丙同学说:“改革开放中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城市⑦展开。1980年,通过深圳⑧、珠海⑨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又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细心的同学们,甲乙丙三位同学都犯了一个错误,请你指出错误的序号,并将正确内容填在横线处。
              甲:错误     正确    ;    
              乙:错误     正确    
              丙:错误     正确    
            • 7. 美国和俄罗斯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请你参加以“美国和俄罗斯的历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材料一:《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 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国家,即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
              材料二:1861~1865 年,美国发生了一场关乎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战争,这场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材料三: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开启了电气时代,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材料四:1933 年美国工业总产值比1929 年减少了46%.……成千上万的工厂停工了,失业大军达到1700 万人。失业者流落街头,靠捡破烂维持生计和用报纸裹身来取暖。为摆脱困境,罗斯福政府通过国会制定了七百多个法案。如整顿金融的《紧急银行法》,以及《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和《社会保障法》,历史上称之为“罗斯福新政”。
              材料五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探究问题:
              (1)依据材料一,《独立宣言》对于美国而言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2)谈谈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些重大事件在美国历史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四回答,新政的核心措施和新政的特点?
              (4)根据材料五分析,苏俄“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政策的“重大的突破”体现了政策的什么特点?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请你简要归纳出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
              (6)根据当今中国社会实际情况,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议?
            • 8. 近年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是人类前进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简明科学史话》材料二
              美孚石油公司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垄断了美国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②》材料三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措施,这一措施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全球通史》材料四
              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我以为,在美国,问题是在于进行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计划经济……。
              --《斯大林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7月23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实现机器大工业生产的重要原因是什么?什么理论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2)材料二中的美孚石油公司是在哪次工业革命后发展起来的?什么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因此,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什么时代(阶段)?
              (3)材料三中列宁采取的措施是指什么?这一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4)材料四提及的美国“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指的是什么事件?“建立计划经济”是指此时美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新局面?
              (5)综上所述,请归纳经济创新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 9. 20世纪上半期,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空前的震荡和可贵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现代化进程中的震荡
              材料一 两幅历史图片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2)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二中的“危急存亡”?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加强对工业的调整?
              主题二: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3)材料三中“列宁的思路”指什么?“模式僵化”又指什么?它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惟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摘自1933年3月4日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4)据材料四,指出罗斯福演说的主要意图。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 10. 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分别发生在(  )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B.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C.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
              D.苏俄实行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