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韩非子》:“势者,君之马也,无术以御之,身虽劳犹不免乱;有术以御之,身处佚乐之地, 又致帝王之功也。”“君无术則弊于上,臣无法則乱于下,此不可一无,资帝王之具也。”韩非子在此主要论述的是(  )
              A.帝王治国手段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论证
              C.君臣矛盾解决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构思
            • 2. “化性以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商鞅
              B.孔子
              C.荀子
              D.韩非子
            • 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  )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施行不可以不慬,见有鬼神视之”
              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
              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 4. 生活中处处包含着历史。在山东某旅游点,导游在一处为“杏亭”的景点讲解:“春秋时期,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你联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5.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 6.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反映的是(  )
              A.法家的改革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民本思想
              D.墨家的尚贤思想
            • 7. 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人的历史》中说“人竭力想规划和控制事件的发展,第一次想恢复或创立一些称心的条件。思想家在盘算人们怎样才能够最好地生活在一块,怎样才能最好地对他们加以管理和统治。这是一个革新的时代。”这-“革新的时代”就是被中外思想家、史学家盛赞的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时代”,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此时期 最能佐证卡尔•雅斯贝尔斯这一观点的历史现象是(  )
              A.铁器发明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争霸战争
            • 8.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材料主张(  )
              A.按现实需要进行变法革新
              B.君主应维护广大平民利益
              C.统治者实行“仁”和“礼”
              D.推行法治,加强君主集权
            • 9.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董仲舒
            • 10.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据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分别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及“专制主义”的表现(各举一例即可).这种“私学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在经济、政治、教育三方面何种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2)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根源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