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人的历史》中说“人竭力想规划和控制事件的发展,第一次想恢复或创立一些称心的条件。思想家在盘算人们怎样才能够最好地生活在一块,怎样才能最好地对他们加以管理和统治。这是一个革新的时代。”这-“革新的时代”就是被中外思想家、史学家盛赞的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时代”,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此时期 最能佐证卡尔•雅斯贝尔斯这一观点的历史现象是(  )
              A.铁器发明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争霸战争
            • 2.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材料主张(  )
              A.按现实需要进行变法革新
              B.君主应维护广大平民利益
              C.统治者实行“仁”和“礼”
              D.推行法治,加强君主集权
            • 3.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B.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 4. 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5.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说明荀子(  )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仁义、法治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
            • 6. 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时期,下列现象或价值观最可能在社会上盛行的是(  )
              A.争功逐利
              B.仁义道德
              C.礼乐教化
              D.无为而治
            • 7.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  )
              A.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源头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D.反映了平民和工商业者的愿望
            • 8. 下列思想流派,对商鞅变法有重大影响的是(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 9. 先秦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  )
              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
              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
              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
            • 10. 有学者认为“在世界史上,墨子首先拿理智的明灯向人世作彻底的探照,首先替人类的共同生活作合理的新规划。”下列观点体现了墨子为人类共同生活规划的是(  )
              A.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B.若使人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
              C.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D.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