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 2. 中国古代的“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末到战国时期,下层平民中大量受过教育的“士”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从孔子起到秦代干政的韩非、李斯是一类,自庄子起到秦末的鸡冠子(注:道家代表,终身不仕)又是一类,如果说春秋早期和中期,这批文化知识的拥有者大多还只能做卿大夫的家臣,像孔子的弟子,那么,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独立人格在传统知识分子身上极为匮乏,相反地倒表现出另一种人格形象:依附人格。即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在宗法一体化的社会结构中,儒家学说、科举制度和宗法纲常这三张大网将知识分子的身心紧紧笼罩起来,使之成为黏附于官僚政治的人格工具。--许纪霖《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士”与社会政治活动的关系如何?当时“思想”出现“独立的发展空间”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古代知识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指出发生这一变化的因素。
            • 3. 近来,不少学校加入反对“舌尖上浪费”的“光盘行动”。早在战国时期,一思想流派就倡导“节俭”“节用”。对该思想流派表述准确的是(  )
              A.其代表人物是儒家学派孟子
              B.“兼爱”就是“仁”的思想
              C.其在当时具有很大适用市场
              D.该派主张有较大时代张力
            • 4.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
              A.通过选官实现平等
              B.选官路径推崇荐举
              C.按照才能选拔官吏
              D.选官对象普及百姓
            • 5. 《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材料观点(  )
              ①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         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
              ③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         ④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 人文精神或人文主义,原本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这种思潮起源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和思想态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的第一次人文文化高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尽管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人文文化,但其文化的发展也折射出了人文的真谛,反映了人性的本真要求,特别值得称颂的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为中国以后的文化主流的发展注入了基本的精神和价值内核,而形成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的第二次人文文化高峰--民国时期。中国于1915年起开始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学和新道德,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非常伟大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思想领域方面。民国思想界具有明显的多元文化特征,思想斗争异常激烈和复杂,民主与科学逐渐深入人心,民族主义浪潮不断掀上高潮。民国时期,多种思想文化并存。
              --《春秋战国和民国时期是中国人文文化的两次鼎盛时期》
              (1)春秋时孔子的思想中既有人文精神的一面也有保守的一面,各举一例说明。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人文文化高峰背景的相似之处。
              材料二  首先,让我们共同敬祝:全世界人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我们最最最最敬爱的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让我们共同敬祝: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我们最最最最敬爱的林副统帅,永远健康,永远健康,永远健康。
              --“文革”口号
              (3)“文革”口号是否符合人文精神?请说你的出理由。
              材料三  习近平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习近平: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4)材料体现了怎样的人文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执政理念进步的原因是什么?
            • 7.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下列观点中,与该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B.“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
              C.“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
              D.“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 8.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 9.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卜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10.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仅体现了各派别间的相互学习与吸收,而且体现了派别间的相互竞争。“是无父也”、“是禽兽也”的批评针对的是(  )
              A.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朱曾有也
              B.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