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斯特雷奇在比较希腊和中国诗歌差别时认为:“中国诗不是格言式的,它要留下一个印象,这个印象不是终结的,而是无穷境界的开端。”下列诗歌不能佐证该评价的是(  )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②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③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2. 荀子强调“礼学”,认为“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他曾猛烈批评孟子等人的思想,并培养了韩非子、李斯等著名的法家代表人。这说明(  )
              A.荀子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体系
              B.荀子主张尊“礼”贬“仁”
              C.儒家与法家的思想有相近实质
              D.韩非子与荀子基本主张一致
            • 3. 如何理性看待社会中的等级身份,彰显平等价值。东西方思想家中有人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有人认为“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有的倡导“人生而自由”。下列人物中,分别表达了这些主张的有(  )
              ①墨翟              ②孟轲           ③塞内卡         ④卢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这首古诗(  )
              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
              B.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
              D.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 5. 百家争鸣是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造成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形势”的原因有(  )
              ①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②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③出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现象
              ④墨家与儒家在许多观点上是相对立的,法家则吸收了道家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 6. “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最能反映这种“文化上的重大变异”的是(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 7. 1905年,同盟会出版的《民报》创刊号撇开孔孟老庄,把墨子奉为一代宗师,并 刊登了臆想的墨子画像。当时配发的文字介绍,最有可能的是称墨子为(  )
              A.中国古代反对民族压迫第一人
              B.中国古代关注民生第一人
              C.世界第一和平主义大家
              D.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
            • 8.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
              A.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B.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 9. 教育部将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会议精神列为初高中政治课教学重点。我国古代就重视保护环境。《韩非子》记载“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西汉实行盐铁官营,严禁私人盲目开采。《唐律》“诸弃毁官和器物及毁伐树木、稼穑者,准盗论。”这些举措说明(  )
              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历代王朝追求的共同目标
              ②重要资源实行国家管控有利于保护环境
              ③立法和行政管理应是保护环境的有效举措
              ④加强合作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手段。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10.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被被誉为“诗史”,法国近代文豪巴尔扎克的小说则被称作“社会百科全书”。他们的作品都(  )
              A.属于真实的历史纪录
              B.开启了现实主义文学潮流
              C.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D.揭示出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