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柏杨在总结某家思想时说:“为什么在街上杀一个人是犯罪,而在战场上杀一万人是英雄?……为什么人民要忍饥挨饿去供养统治者挥霍?……为什么埋葬一个死人,要花那么多钱?”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兼相爱,交相利,节用、节葬”
            • 2. 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
              A.以礼为本
              B.依法治国
              C.隆礼重法
              D.君主集权
            • 3. 法国社会史学家谢和耐在叙述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时说:“君主并不需要使用特殊人物,也无需依靠运气。……道德品质并无作用,甚至还会将事情弄糟,因为它会赋予有德之士以危及君主与法律权威的权力从而导致国家的覆亡。”“某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 4.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
              A.治之经,礼与刑
              B.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 5. 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
              C.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D.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 6. 著名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写道:“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B.“天行有常”
              C.“天人感应”
              D.“存天理,灭人欲”
            • 7. 有学者指出,唐诗对于唐代史事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新趋向,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引入有利于历史研究
              B.唐诗是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
              C.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虚构之词,不能用作历史研究
              D.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
            • 8.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 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 9. 自国家产生以来,“如何治国”成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共同话题。春秋时期的管子曾有这样的看法。“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也;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这里管子主要强调(  )
              A.君主的才能
              B.制度的建没
              C.人才的任用
              D.创新的意识
            • 10. 《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