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时,美国经济、政治和外交都处在一个转折时期。特别是经济上,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已告结束,1971年美国出现了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的第一次外贸逆差。尼克松向全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冻结工资、物价、房租90田天,要求国会消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为了保住霸
              权地位,1971年7月尼克松发表讲话,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尼克松主动采取行动,谋求同中国对话,利用同中国接近这张牌压制莫斯科,并使中苏都不得不向美国作出让步与妥协。1973年3月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摘编自关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指出尼克松总统调整国家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总统做出政策调整的背景及影响。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同时期的教科书因多种因素的制约会存在许多差异。
                  材料一“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工人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这部宪法(1787年宪法)保障了美国有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为的是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实为剥削的自由”。
              --摘自《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上册
                  材料二“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法。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初衷并非设计一个完美无缺的国家制度,他们当时关心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以挽救危机中的邦联。1787年宪法……因此带有一些明显缺陷。例如,在奴隶制问题上,虽然宪法明确阐明了主权在民原则,但在宪法批准后,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才有选举权”。
              --摘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对美国政治制度态度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 3. 改革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红利,锐意改革是新一届中国政府最醒目的执政标签。纵观世界历史上的改革,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材料一 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虽然会带来某些资本主义因素的复活,但资本主义和以前的生产方式相比仍是一种进步。既然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发展生产力,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经济政策“新”在哪儿?它对苏联经济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国家工业复兴法》
              (2)材料二说明了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经济社会史论》(3)根据材料二中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说明材料三中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4)新政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5)结合四则材料,试分析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能取得积极成效的共同原因。
            • 4.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涌现出一大批重要的历史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们如灿烂的星辰,映照着中国历史的天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2)简要概括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的主要历史贡献。
              (3)中共十一届三全会之后,邓小平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哪些重大理论贡献。
            • 5.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两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负有重要责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材料二:

              --朱成虎、赵子聿等著 《当代美国军事》
              材料三: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
              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3年4月13日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时强调:中美要探索构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材料四:中美交往史已经深刻地揭示: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外交部新闻司参赞鲁世巍:总的来看,中芙关系的新定位突出了伙伴内涵,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可以超越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成为新时期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是怎样的?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A阶段美国军费上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图中B阶段美国对华政策有何变化?其标志性的文件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你认为中美之间 “敏感问题”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四,放眼未来,你设想中美两国应构建一种怎样的外交关系?
              (4)结合材料,你认为今后中美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 6.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号召全党同志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1)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引领了三大巨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这三次巨变的历史事件和“巨变”的内涵。
              (2)中国梦需要伟人的引领,更需要许许多多平凡人的编织。右图这位历史人物为重庆抗战时期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的名字和贡献。
              (3)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落到了我们年青一代人的肩上。在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未来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 7. 走向海洋方能拥抱世界。历史证明,一个大国如果在海洋上没有自己的位置,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国,而拥有海洋的话语权,才算跻身世界大国之列。随着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崛起,无疑能起到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我们构建“海洋强国”的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开哥麦之先河】
              材料一: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1)郑君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他的事迹被人颂扬的原因?
              【往事惊心泪欲潸】
              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十七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2)通过材料二和三,分析中国选择陆地的原因?采取了什么措施?英国选择海洋有哪些基础条件?
              材料四: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3)材料四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向海洋强国前进】
              材料五: 1958年9月4日清晨,万籁俱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及其上空。”在鸦片战争爆发118年后,屈辱了一个世纪,中国人终于有能力向世界宣示自己的海权,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了!  --《走向海洋》解说词材料六:中国人在海洋上沉寂了数百年之后,到了改革开放的当代,海洋的梦想渐成现实。中国舰队在亚丁湾护航,履行中国应承担的国际义务。辽宁号航空母舰正式服役,开创了中国海军的历史新篇章。“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海试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和深海技术的重大进步。
              (4)材料五中“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了”具体是指?材料六中成绩的取得有哪些因素?
              【任重而道远】
              (5)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钓鱼岛、南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解决这些争端?(至少写出两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