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表
              时间
              行业
              1950年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
              交通通讯7.236.436.186.155.616.03
              批发零售17.516.716.6115.8215.2315.88
              金融保险2.733.714.044.655.948.31
              房 地 产7.829.629.6310.2411.4711.31
              社会服务8.219.7811.6313.5518.4621.92
              政府服务11.3513.0815.9514.9714.4311.0
              --魏作磊《美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
              从表格中提取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2. 教育关乎个人的幸福、国家的繁荣、世界的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古希腊的教育家们在从事教育的时候,没有历史负担。既没有既成的、公认的文化传统可资遵循,也没有权威的古圣先贤规范他的思路……古希腊先哲的著作都是私人著述、一家之言,对后人只有启示、教益,而没有约束力。
              --据张瑞璠 王承绪《中外教育比较史纲》
                 材料二 16至18世纪前期,在欧洲,教育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耶稣会和其他宗教团体的手中。18世纪后期,欧洲学者兴起一股民族主义教育热潮。他们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教育思想:学校必须由民族国家办理,对所有公民实行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努力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去塑造国民。
              --据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
                  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据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教育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后期欧洲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两条道路。分析第一条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今天中国教育发展的认识。
            • 3.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华夏儿女的共同梦想。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虽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救国之梦】
              “以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一百年前孙中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中“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是指什么?有何进步意义?
              (2)孙中山领导的“推翻封建帝制……”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他实现“救国之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强国之梦】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一条国强民富的道路。                                 --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标志着“中国人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4)为实现“强国之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找到的一条国强民富的道路”是指什么?
              【实现中国梦】
              (5)以上史实对我们最终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 4.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迈入近代的西方大国,世界历史的“英国篇”颇有份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推动英国快速步入近代的是哪三件大事?
              (2)历史上,英国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政治家,2013年4月8日去世的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便是其中之一,但在她作为首相访问中国时,却拒绝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3)近代历史上英国对中国的态度也是不断变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对中国的态度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中英关系的演变》为题,概要地写一段文字。要求:史论结合,语言准确,表述成文,字数250字以内。
            • 5.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109年(1840-1949)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经历无数的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领导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
              --新华社社论
              材料三:在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大大加快,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回答“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各是什么?“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和“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3)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年,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90年。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飞跃指的是什么?
              (4)当今中国正朝着世界政治经济大国迈进,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要迈上新台阶需要采取怎样的对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