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           
                                                                                                   --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三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四  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材料一中的“军事失败”指哪一历史事件?它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2)材料二孙中山为谋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
              (3)材料三中“民族独立”的标志是什么?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在工业领域有什么英明举措?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写出为中国改革开放奠定基础的重大会议名称?
              (5)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历史的三次飞跃,你有何感悟?(答出一点即可)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回答: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历史时期?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标志着什么?
              (4)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写到: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材料二   共青团中央和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一起主办的“民族魂”网站,很受青少年朋友喜爱,网友亲切地称誉它是“网上人民英雄纪念碑”。
              材料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保祖国,就是保家乡!
              (1)材料一中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如今人们纪念英雄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如在“民族魂”网站上,就设计了许多英雄人物的主题(FLASH)片。请你也参与,为该网站选择一位新中国成立初期五十年代的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3)材料三中的歌词出自什么历史事件?请写出该事件的起止时间。
            • 4. 在中外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不同历史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印象也会截然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1583年进入中国,1610年在北京逝世)在他的札记中,中国以一个幸福祥和的国家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
              --摘编自凤凰网《外国人看中国2500年--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1)结合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16、17世纪利玛窦把“中国以一个幸福祥和的国家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原因。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中美直接的文化交流开始。……dragon错译龙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话语力量在华建构的结果。……中国不可能改变《圣经》中对dragon是撒旦、恶魔的界定。
              20世纪50年代,对美国人来说,中国是恐怖与邪恶的象征。
              “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蔓延。2005年,法国里昂证券亚洲分部推出了一份有关中国发展的报告,其封面画不无渲染之意:中国巨龙正在吞噬地球。从报告的数据看,中国2004年已成为世界钢铁、铜、燃煤、铁矿等原料最大的消费国。
              --摘编自人民网《永远的误读--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前后、20世纪50年代、21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希望。
              --据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4)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文化交流中的“误读”?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00-1840年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节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三组中外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
              (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
            • 6.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性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伴随列强的人侵,中国各阶层为救国,开始了学习西方的近代化探索历程,请依次列举出为实现中国的近代化所做的努力?
              (3)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什么?
              (4)从中国近代百余年的革命史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 7. 阅读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请回答: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栖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栖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
              (2)公元“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哪一重大事件? 
              (3)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4)今天,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纪念革命先烈及继承革命事业?
            • 8. 《曾侯致英夷威妥玛》
              1866年,时任英国驻华使馆参赞威妥玛向清政府呈递《新议略论》,指出中外能否长保和好,全看中国能否“内改政治,外笃友谊”。据考证,《曾侯致英夷威妥玛》(注:曾侯即曾国藩)虽系时人伪托而成,但得到较多士大夫呼应。以下为信件的部分内容:
              且足下亦知中外人情有同有不同乎?论通商,中国帝王崇本抑末,贵农贱商。货贾关津之征,所以惩其黩货无厌,而使之重去乡也。通海通番,曩(以往)有例禁。今越数万里重洋,往来贸易,外朝之人,乐至中国,中国之人,不愿至外朝。此情所不同,中外绝异,非可强而致也。至商贾营什一之利,权子母盈余,以畜妻子、养身家,此又人情所同,中外一致,非可歧而视也。自西国与吾国通商,凡可以攘吾之利源、夺吾之利权者,悉载条约,惟恐不尽。西国得矣,中土之人,何所赖乎?……
              然吾中国,从未有不能自主者矣。……仁如尧舜,民之主也;暴如桀纣,民之主也。君臣之际,名分甚严,恩礼甚重。名分严,故君为主;恩礼重,故世戴一主。如使西国民为主、又民共为主的之政行于中国,此大乱之道也。……
              然且谓之不能,……是利有中国之不能自主也,盍亦思中国之不能自主之大不利于西国乎?今者通商、传教之事孰许之?我皇上许之,海内人心固有所不欲也。虽不欲,而上有天子,又有天子命使,与西国使臣共主条约,普天率土,莫敢不遵。此中国能自主之明教大验也。假令天子一诏曰:今日两国条约所载,有不便于尔民者,余一人不能自主,惟尔百性任自为之。……及是时,天下英雄尘蔽而起,既念所主,为患更属西国。
              问题:
              (1)作者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写了这封信?
              (2)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3)你如何看待这封信件?
            • 9. 条约与外交
              国家间签订的条约是了解国际关系的重要窗口。试以“条约与外交”为主题,叙述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个百年外交地位的变化。
            • 10. 史论结合、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评价问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摘自《剑桥晚清史》
              材料三  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中英《南京条约》、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

              (1)据材料一,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评价关于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据材料三,提取三幅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政府对外政策的不同信息。据此说明哪一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
              (4)据以上分析,指出史料研读、综合评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