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1)材料一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美国政治体制的确立,源于1785年宪法的制定,1787年9月,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制定出来,交给公众审查。
              ---房龙《美国史事》(2)材料二美国1787年制宪原则起源于哪一位思想家的观点?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美国通过实行哪一制度来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材料三

              (3)依据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图3“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运动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
                 材料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4)材料四中的“这里”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做出了那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 2. 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如图所示三幅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为核心,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列举与这三个人物有关的三次巨变(列举重大事件)

              (1)    
              (2)    
              (3)    
            • 3. 下列是近代中国的三部法律文件。

              法律是特定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部法律文献中任选两部对此观点进行论证。
            • 4. 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乐曲,是用来歌颂与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最早的国歌出现在荷兰。1569年,荷兰人民为抵杭西班牙统治者的压迫,高唱《威廉•凡•那史》冲向敌人,后来这首歌曲便成了荷兰的国歌。被借用的最多的国歌是英国国歌《天佑吾王》,1745年第一次演奏,1825年公定为国歌。当代最短国歌是日本的《君之代》,也是受英国国歌启发完成于明治时期,歌词的大意为:我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苔。1974年,时任首相田中角荣曾提出要以法律形式把《君之代》确定为日本国歌,但该方针遭到社会各阶层的抵制。1999年日本国会表决通过《君之代》为日本国歌。
                     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由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歌词是:“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以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关于国歌解释:“义勇军进行曲是十余年来在中国广大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最流行的歌曲,已经具有历史意义。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的国歌而不加修改,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造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
              (1)有人说《天佑吾王》从诞生到确立为国歌的过程恰好是英国国力繁盛的过程,列举这一时期能够激发起英国人国家自豪感的具体事例三例。分析《君之代》1974年被日本社会抵制1999年又被接受的原因。
              (2)《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结合史实说明其意图是否实现?结合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要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
              (3)对于要不要修改国歌的问题。有人认为要尊重历史尊重人们的感情不能改动,有人认为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保守方面”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的思想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中国近代社会“四次转型”中后三次转型的表现。
            • 6. 思想解放能推动社会变革,对重要的历史革命与改革进行分类归纳,是我们梳理历史知识的一个有效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革命与改革。进行了探究,请你来参与完成。
              任务一 知识梳理
              (1)根据表格中的类别,填写相关内容的序号。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法国大革命③巴黎公社④俄国1861年改革⑤罗斯福新政⑥美国独立战争⑦新经济政策⑧明治维新⑨十月革命⑩戊戌变法⑪南北战争⑫辛亥革命
              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俄国(苏俄)历史上的改革
                              
              任务二 观点论证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对下面两个问题产生了疑问。请你结合史实,帮助他们解答(要求:问题1问题2都要作答)
              材料一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新政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课了垄断资本家的商税,在报纸上咒骂他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说《社会保障法》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问题1: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又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你怎么看?
              材料二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辛亥革命是“有花无果”。问题2: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谈谈你的看法。
              任务三  认识深化
              (3)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评价革命和改革的历史事件?
            •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
              A.王位世袭制确立    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皇帝制度确立      中华民国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
              C.秦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放战争的胜利
              D.秦的统一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
            • 8.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
            • 9. 读图并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图示地区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请列举近代发生在这一地区的中国社会不同阶级反抗外来侵略或封建主义的重大斗争。
              (3)试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哲学道理,分析我们在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时,如何正确处理引进、消化和创新的关系。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两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发展进程简表
              英国法国
              1215年颁布《大宪章》,确立起有限君主制的政治体制;
              1265年孟福尔召开议会,创立了英国议会的雏形,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起来;
              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
              1832年、1867年和1884年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 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 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法两国民主进程中各自呈现的主要特点。他们反映了当时世界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材料二 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从功能上说,它最多只能起到事后的作用。……于是就会产生一种监督权由谁来监督的问题。而权力制衡中的权力则不同,它是一种内在的权力。在权力制衡中,每一个权力的行使者都具有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制约者的双重身份。权力的行使者不仅受到其他权力的约束,而且也同时约束着其他权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观点,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谈谈美国是如何实现权力制衡的。
              材料三  袁世凯3月11日在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第二天便在南京公布《临时约法》,塞给袁一部他未参与制定的“宪法”,束缚其手脚。《临时约法》违背了孙中山的建国理念和同盟会的革命方略。辛亥前,孙一直主张革命成功后实行美国政体,《组织大纲》集权于总统完全符合他的意愿。
              --范福潮《<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临时约法》“违背了孙中山的建国理念”
              (4)有人说“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