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初期传入的中国文化的研究很热心。伏尔泰赞扬中国的历史记载说:“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狄德罗称赞儒家政治:“只需以理性或真理,便可以治国平天下”。
              材料二    陈独秀等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与旧文学。
              材料三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到2010年,全球已建成5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                                     
               ------摘自新浪网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界高度肯定中国文化的目的是什么?这些评价有何特点?
              (2)请列举材料二中陈独秀对西方文化看法产生的背景。
              (3)吸取材料三中毛泽东指出“那时”“他们使用的方法”的不足之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是如何运用西方先进思想的?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思想观点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孔子学院能在全球迅速开设的原因有哪些?
            • 2. 中国文明历经千百年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一部思想不断走向解放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力,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四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轴心时代”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体吻合。请列举这一时期对秦汉统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派别。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3)材料三中论述维新变法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过程。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   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时期代表人物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改进军队武器装备。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中国技不如人,学西洋“为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源”的“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科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根据材料一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看法,结合知识,就其中一种看法加以论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前两个时期有何显著不同?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时期、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材料二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材料三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四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张并指出其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4)材料四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文化的态度是什么?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伦理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等道德规范。董仲舒按阳尊阴卑理论,提出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主从关系,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朱熹进一步阐释“君为臣纲”就是臣下对君主尽心竭力,臣下做好“忠”的角色是天下太平的关键;“父为子纲”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对父母的行孝延伸出弟对兄的“悌”,孝悌是子、弟的责任和使命。“夫为妻纲”的关键是“节”,它用于规范夫妻构成的家庭式人伦关系,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极力贬斥夫丧改嫁的做法。“三纲”是“天理”在人伦道德中的表现。
              --据徐广东《三纲五常的形成和确立》等整编材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自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忠、孝、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三纲之说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共和立宪制,不彻底除“三纲”之说,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摘编自陈独秀《青年杂志》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三纲”之说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三纲”之说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谈谈你对“三纲”之说的认识。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保守方面”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的思想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中国近代社会“四次转型”中后三次转型的表现。
            • 7. 西学东渐与近代思潮的演进
              (1)、创立报刊是近代西学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报刊更是传播先进思想的阵地。在近代历史中,下列报刊承载着传播西学新知的历史使命,写出A 与 C报刊的创立者以及创立B报刊的组织名称。

              A    C    B    
              (2)有学者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思潮的相继涨落。”
              问题:结合时代背景,以“社会转型”为主题叙述近代思想潮流的演进历程。
            • 8.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国人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夷学到西学,再到新学的嬗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杨光先对康熙帝说:)皇上颁行之历,应用尧舜之历;皇上事事皆法尧舜,岂独于历法有不然哉?今南怀仁天主教之人,焉有法尧舜之圣君,而法天主教之法也?南怀仁欲毁尧舜相传之仪器,以改西洋之仪器。使尧舜之仪器可毁,则尧舜以来之诗书礼乐、文章制度皆可毁矣。……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杨光先《不得己》材料二  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非强于人也。……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而后可。以西学言之: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各国最重格致之学,荚国格致会颇多,获益甚大,讲求格致新法者约十万人。痦言文字其末也。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材料三  吾人倘以为中国之法,孔子之道,足以组织吾之国家,支配吾之社会使适 于今日竞争世界之生存,则不徒共和宪法为可废,……及一切新政治,新教育,无一 非多事,且无一非谬误,应悉废罢,仍守旧法,以免滥费吾人之财力。万一不安本分,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則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载《新青年》1916年11月,第二卷第三号材料四  由今言之,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靜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 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 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7月(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东西学存在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造成的主要影响。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对待西学态度有何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持此观点的主要目 的及原因。
              (4)李大钊所说的“第三新文明”指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国人对西学的认识不断嬗变的主要因素。
            • 9. 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试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育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试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
            •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族精神与古代希腊城邦精神(部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天行健,君主以自强不息--《周易》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秤平、斗满、尺足--晋商信条
              人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哥拉
              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未受考查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1)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多样性的视角,解读材料一。
              材料二  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
              材料三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陈独秀《敬告青年》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这种“解放”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