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该运动的口号都有哪些?图中哪一航运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得知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学习指的哪项思想文化运动?材料三对于该“精神文化”层面学习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1)材料一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美国政治体制的确立,源于1785年宪法的制定,1787年9月,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制定出来,交给公众审查。
              ---房龙《美国史事》(2)材料二美国1787年制宪原则起源于哪一位思想家的观点?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美国通过实行哪一制度来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材料三

              (3)依据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图3“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运动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
                 材料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4)材料四中的“这里”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做出了那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 3. 民意测验是一种了解公众对某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意见和态度的测验方法,中国较为规范的民意测验发端于民国时期。
              1926年1月4日,当时有较大影响、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群体的《京报副刊》在新年第一期头版刊登了主编孙伏园向读者征求关于“新中国柱石十人”的倡议书。该民意测验前后进行了55天,收到有效投票791份。
              附《京报副刊》“新中国柱石十人”测验评选结果:
              排名姓名备注排名姓名备注
              1蔡元培1916年始任北京大学校长6王宠惠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
              2汪精卫广州国民政府主席7陈独秀新文化运动代表人,中共中央总书记
              3蒋介石国民革命军总司令8李烈钧国民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国民大革命
              4吴稚晖新文化运动代表人,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9于右任国民党员,积极宣传民主革命,参加过二次革命、国民大革命
              5冯玉祥北洋军将领,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组建国民军10徐 谦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参加过反袁斗争和国民大革命
              结合“新中国柱石十人”测评结果,评点一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观念。
              要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论结合,评点有据。
            • 4. 【探求中国梦】
              材料:2013年3月17日上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简洁、务实的讲话,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是“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他说“中国梦”首先是自强梦,它浓缩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民族理想和抱负,是这个古老的东方巨龙不再蒙受欺辱、昂首前行的“自强梦“;他还说,“中国梦就是民族梦、复兴梦,归根结底是人民梦。”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唯有实干,方能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请回答:
              (1)[自强梦]中国近代史上,为了实现民族的“自强梦”,许多仁人志士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其中经济上的探索是什么?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如何?思想上的探索始于什么事件?
              (2)[民族梦]中国的“民族梦”直到哪个事件之后才算真正实现?
              (3)[复兴梦]为了中国的“复兴梦”,中华民族涌现了无数英雄模范人物,干就了许多复兴事业。试举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二例。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共中央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4)[人民梦]为了实现中华儿女的梦想,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哪些时代精神?
            • 5. 民族兴旺、国家富强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中国人民正昂首迈步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分析材料并完成问题。
              【抗争与探索篇】
              材料一   “109年(1840-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史册。”
              --电视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1)“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2)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
              【求实与创新篇】
              材料二  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胡锦涛所作《十八大报告》(3)以下关键词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请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A.井冈会师    B.长征壮歌   C.南湖红船    D.抗日烽烟   E.八一枪声   F.建国大业   G. 和平崛起
              (4)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形成的思想理论有哪些?
              【感悟与启发】
              (5)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进中国人的不懈探索与努力对你有何启示?
            • 6. 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人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从公元前206年西汉王朝建立,到960年北宋王朝建立,这一段将近1200年历史区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儒、释、道三大思潮悉数登场,……三教相互辩难,相互借鉴,共同展开中国古代哲学的丰富内容。--宋志明《论三教并立的形成与中国哲学的新开展》
              (1)历史上,儒学也被称为儒教,与道教、佛教并称三教。学者考证“儒教”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形成“儒教”概念的原因。材料中“三教相互辩难,相互借鉴”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2)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与19世纪末的康有为对待“孔教”的具体态度有何不同?各有何重要意义?
              (3)欧洲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人们往往认为这一时期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并且把造成这种“黑暗”的原因归咎于基督教会(天主教会).结合史实分析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是如何走出基督教统治的“黑暗时代”的?(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分析。)
              (4)1951年,美国驻缅甸大使大卫•基观察到:缅甸85%人口是虔诚的佛教徒。据此,他认为,对缅甸佛教事业进行援助会赢得缅甸人的好感,取得“多于军事或经济援助几倍以上的成效”。随后,美国国务院批准了“通过缅甸的佛教计划来加强反共活动”的建议,并拨出款项予以支持。简要分析美国这一措施出台的相关背景。
            • 7. 2011年10月,随着美国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的离世。一句网络帖子迅速走红:“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并改变我们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
              材料一   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序言里,牛顿写道:理性力学应当是研究任何力所引起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科学。因此,本书被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因为,自然哲学的一切难题都涉及通过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再通过这些自然力来解释其他现象。
              (1)材料中被“砸醒”后的牛顿的伟大发现是什么?牛顿的“众多发现”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什么巨大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爱因斯坦与牛顿的对话(虚拟)
              爱因斯坦:你真伟大,你建立了牛顿力学框架体系,相对论中存在的问题都被你指了出来。
              牛   顿:你比我更伟大,相对论在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和量子力学一起,已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包容了我的三条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你我的理论都有瑕疵。
              牛   顿:哪有十全十美的理论,大家不用我们的理论,他们没有别的理论可用,圣人、神仙也要犯错误,你我都是凡人,你我的身躯已经溶入了自然界,但是,你我的灵魂还留在人间。
              ---毛民义:相对论网站(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他们留给人类的“灵魂”是什么?
              材料三   “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百度名片(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意义的“科学”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粱启超《爱国论》有云:“我支那人,非无爱国之性质也,其不知爱国者,由不自知其为国也。……故吾国数千年来,常处于独立之势,吾民之称禹域也,谓之为天下,而不谓之为国。既无国矣,何爱之可云?今夫国也者,以平等而成;爱也者,以对待而起。”1902年,梁启超提出并使用“中华民族”一词。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人西来说”在中国知识乔盛行一时,它源于英国,由蒋智由等人著文广为宣传。其中对民族的来源和优劣的关注格外引人注目,粱启超就认为西方列强的强大就是源于种族的优越。为了论证中国种族的优越,章炳麟、刘师培诸人竟能对中国民族西来说深信不疑。
                  材料三  20世纪初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掀起以“新史学”为中心进行一场史学革命,其起点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批判上,其根本的落脚点都在史学与国家的关系上,从而引发近代史学第一次革命的关键问题:历史是国家的历史还是朝廷的历史?进而也引发了一个中国是“有史”还是“无史”之争。
              --摘编自章开沅《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观念”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9.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今试举卢梭民约之大经大法而列之:(甲)民生而自由者也,于其群为平等而皆善,处于自然,则常如此。……(乙)……公养之物,莫之能私。如土地及凡土地之所出者,非人类所同认公许者不得据之为己有也;产业者皆篡而得之者也。(丙)群之权利,以公约为之基;战胜之权利,非权利也。 -------1914年2月严复《<民约>平议》
              材料二   (20世纪初)自卢梭《民约》风行,社会被其影响不少,不惜喋血捐生以从其法,然实无济于治,盖其本源谬也。刻拟草《民约平议》一通,以药社会之迷信。
              ---------1914年2月严复致熊纯如书札
              (1)材料一中严复认为卢梭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不得摘抄原文)?
              (2)严复认为卢梭《民约》的流行导致中国社会“喋血捐生”而又“无济于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
              一一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材料二  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
              一一孟庆鹏《孙中山文集》材料三  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胡适文存》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物理学和生物学的主要科学理论为例,说明近代欧洲的“科学之兴”。
              (2)材料一中的“人权”是指什么?它与“科学”是什么关系?
              (3)材料二、三中的“国家自由”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有何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产生这种认识的时代背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