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句包含了从建国到现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功绩。
              (1)这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物各是谁?
              (2)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分别形成于党的哪几次大会上?
              (3)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开始事件各是什么?
            • 2.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三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怎样评价他?
              (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意是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
              (4)通过以上回答,你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 3. 改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一五计划的成就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怎样的影响?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装着。试从党的指导思想、工作重心、内外政策三方面说“转折”的含义。
              (3)中共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十五大是如何进一步发展该目标的?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 4.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宋恕等人认为:“盖欲化除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礼、乐之学,必自改试令始。三始之前,尚有一始,则曰: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其原由为:“盖耳目不新,则精神不振,主持不彰,则趋慕不一”。康有为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故“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摘自刘力《衣冠之制的解体:中国传统服饰的近代化》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列宁装等,“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女孩子喜欢穿俄国风情的“布拉吉”。1978年以来,人们服装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大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和连衣裙开始流行于市民的生活中。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唐装旗袍开始走向世界,中国服装在全球受到注目和尊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改易服饰”的核心思想。
              (2)20世纪50年代“列宁装”的流行反映出新中国在外交方面、社会经济方面各有何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服饰变化的原因。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洋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郑观应批判了洋务运动的什么的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所代表的派别及其思想产生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对洋务运动“全盘否定”的原因。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80年代对洋务运动的认识有什么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指出认识变化的原因
              (3)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 6. 正确的思想路线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引领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材料二  1990年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但这次“南巡”)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选编自林蕴晖《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材料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1992年初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从国内外形势两个方面分析“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说明“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 7. (2016春•西城区校级期末)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历程中,曾经面临过很多问题。回答以下问题:
              (1)19世纪英国作家司各特说:在蒸汽机出现之前,纺织厂建筑在水边,建在偏僻的乡村里。那时,雇主和工人之间还保持着私人的联系,雇主必须关注工人的生活,包括吃什么,住在哪里,等等。在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搬到了城市,这时的工人在雇主的眼睛里就只是工具了,雇主在这个星期找500个人干活,付给他们一个星期的工资,下个星期又找500个人,把前面这500个人就丢掉了,好像是丢掉500个旧梭子一样。
              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在蒸汽机使用后,英国的经济和工人生活状况所发生的变化。
              (2)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经济被形容为“跛脚巨人”。观察如图图片并结合所学,说说“巨人”是指什么意思?“跛脚”是指苏联经济中存在什么弊端?
              (3)19世纪的英国面临的劳资关系问题,在其他西方国家也遭遇过。20世纪的苏联面临的经济体制问题,在中国也遭遇过。简要说说其他西方国家和中国是怎样解决的。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FT中文网是英国 《金融时报》 唯一的非英语网站,在2016年的5月5日把 “Pax Americana”翻译成了“美国治下的和平”。其实更多的时候是翻译成“美国治世”,意思是在美国的管理下达成的世界和平,这个词一般指二战以来持续到20世纪的90年代。……在“美国治世”之前则是18-19世纪形成的“英国治世”(Pax Britannica).……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制造”进入世界,“中国治世”(Pax Sinica)成为了一个新名词。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治世”的具体表现,并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英国治世”形成的背景。
              (2)有学者认为,“美国治世”在20世纪六七十年开始就受到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中国治世”这个新名词出现的原因。
            • 9.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大国地位经历了起伏发展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要的启示。
              材料一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观察材料一,说明唐朝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朝对东亚国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康乾盛世,是我国古代又一个辉煌的盛世。1793年,觐见乾隆皇帝的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却感慨地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和英国,从政治、经济、科技、对外关系方面说明马嘎尔尼的观点。
              材料三  我国部分工农业产品国家指令性计划产品所占比重统计表(单位%)
              工业产品产值工业消费品价格农副产品价格
              1984年100100100
              1993年11.61015
              注:以1984年为100%
              --根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下册》改编(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从中国古代的强盛、近代的沉沦、当代的崛起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陈一然主编《亲历共和国60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与决策》(200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中“20世纪70年代历史”的目录摘编:
              第二部分
              7 我所知道的“文革”发动的内情
              8 回忆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经过
              9 1977:570万青年是怎样走进考场的
              10 我所亲历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1 中美建交亲历记
              12 回顾安徽的农村改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