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成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
                  材料二   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十二条》,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962年中共中央发出《农业六十条》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覆盖的范围中,农村是计划较薄弱的环节,在一大集体”下存在着自留地、自由市场等“小自由”。……当我国开始启动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时。自留地、自由市场等“小自由”必定成为改革的先导。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自由市场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陈云指出,“必须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大、各地情况不一样这个事实”,要求中央对地方、地方付工商企业的权力“集中不能过分”……中央不可能包揽全国的事情,所以应当有适当的分权”,“扩大地方的职权是完全必要的’,“有些企业的管理权要下放,对务要下放,利润也要下放”。他的这些主张。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的肯定,委托他主持制定改进经营管理体制的具体实施方案。他亲自代国务院起草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等三个文件,在全国实施。这些措施的提出和实行,对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人民网《陈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卓越贡献》
                  材料四   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人为构建起来的一种体制。政府是这一体制的构建者,也是计划者,因此,政府是整个体制的主体……一方面,政府必然又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保护者。政府为了确保自身意志得以实现,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另一方面,政府必然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者,只有政府的自觉革命,才可能推动这一体制的改革。
              -赵凌云《1949-2008年间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产生、演变与转变的内生逻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促成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因素。
              (2)有人提出以下观点:“正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决定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可改革性’,也决定了1979年以来中国改革路径的选择。”运用材料二、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20字左右)
            • 2.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8月M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是在M市委领导下,深入调研,召开了20多个座谈会,征求各阶层400余人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此之前,M市委常委会还先后审议通过《M市国资国企改革20条》和《M市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管理办法》,根据中纪委对首轮国企巡视的要求,改善和加强M市国企党组织建设,确保国企改革沿着党中央确定的正确方向顺利推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分析M市是如何发挥党在深化国企改革中领导核心作用的?
                  材料二:2015年M市国企改革的相关措施
              积极转交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打造规范运行的现代企业
              召开重点骨干企业干部职工座谈会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
              形成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国资布局,将80%以上的国资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培育跨国集团
              (2)依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M市深化国企改革所采取措施的依据和意义。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
                  材料一我国正在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坚战.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明两年将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为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的分流安置,另一方面,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的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十八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作为行动纲领: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八大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成为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导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路线图
              198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国营工业企业利润流成试行办法》发布
              1991年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了股份制等形式将国营或集体企业出售给个人
              1996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国家经贸委宣布“抓大放小”
              2006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国资委开始加大中央企业兼并重组力度
              2012年十七届三中全会规定民间投资可通过出资人入股等形式参与国企改制重组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国企改革
              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材料二2015年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确立党要管国企的原则。提出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材料三某市是中国改革前沿城市,2014年7月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意见》明确提出了该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9条具体措施,包括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企业股权比例结构、加快开放性市场化联合重组等。该市国资借此契机引入民营资本,既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又能让该市腾挪出空间扶持重点产业,有助于转型升级发展,必将为国企带来新的活力。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党是如何实现对国有企业改革正确领导的?
              (2)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指出该市国企进行改革的方向,并谈谈进行这一方向改革的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分析改革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编制事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事关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
                  材料一: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党中央的总体部署,国务院成立《纲要》草案编制小组。《纲要》草案编制一直持续到2016年两会之前,这是一个公众建言献策的过程。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以赞成2778票,反对53票,弃权25票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提出的《纲要》草案。
                  材料二:《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商业类国有企业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2016年1-2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62415.5亿元,同比下降5.8%;国有企业营业总成本61209亿元,同比下降5.2%;负债总额797306.7亿元,同比增长17.9%;钢铁、煤炭、有色等产能过剩行业的国有企业亏损严重。而同期,我国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16.1亿元,增长6.4%;外商及港台澳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25.1亿元,增长5.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03.7亿元,增长高达7.5%。
              (l)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纲要》的出台过程。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应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 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许多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材料二:新一轮国企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增强国企发展活力;切实增强国企市场主导地位。中国交通银行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其他所有制经济的资金、品牌、技术、产权及监管方式,探索相互参股等形式做大做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通过员工参股、增量奖股、岗位分红等方式改革分配制度,构建企业、员工利益共同体。
                  材料三:两会既是代表委员们共商国是、建言献策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生动写照。在两会上,我们党的主张、政策将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对如何推进依法治国和法制反腐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议案。全国政协委员也为法制反腐建言献策。张德江委员长在今年的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研究修订行政监察法。可以预见,我国法治反腐的进程将大大加快,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策思想将转化为法治基石和制度基础并进一步夯实
              (1)结合材料一,公司制是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生产、劳动与经营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积极意义。
              (3)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三。
            • 7.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给国企注入新的动力,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最大亮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全国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固有资产营业总收人营业总成本利润应交税金负债
              总额(万亿元)102.148.146.72.53.866.6
              同比增长(%)12.14.04.53.45.712.2
              注: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中国企业有100家,其中88家为国有企业。但上榜企业多属能源、矿产、银行等行业和领域,赢利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  2015年1月1日,中石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新疆启动试点,公司将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过去,石油、金融、电力、铁路、电信等很多行业领域被央企等国资背景的企业占据主要地位,民阀资本渴望参与,但总是不得其门而入。大型中央国有企业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使民资参与垄断或半垄断行业的大门逐渐开启,将使得各个所有制经济充分借助市场机制的平台和渠道,在相互竞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也将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完善国有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资本运营效率,释放国企活力。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国有企业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应该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专家建议,在理论层面,国家应尽快设计整体方案,制定不同领域的混合所有制发展规划,明确开放领域、方式和时间表,确定试点行业或地区,为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实践层面,要着重从科学混合、规范治理、依法监督三个方面加以具体推进,逐步摸索,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积累经验。
              (3)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认识。
            • 8.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主力军,其经营状况、红利上缴比例及使用情况备受社会关注。

                  材料二:2014年8月,广东省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正式颁布。分析指出,《意见》确立了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强调“引进非国有资本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还原国有企业作为真正市场经济主体的固有本色。此轮国企改革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重要抓手,将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放大功能,实现保值增值,提高国企竞争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企业经营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深化国企改革。
              (3)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广东深化国企改革的哲学依据。
            • 9. 古往今来,看似“另类”的人和事往往代表着新事物的产生,有利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异域碑文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上有一方用汉语刻写的碑文,献碑者是中国宁波知府毕永绍,撰文是另一官员徐继金,碑文写到:“华盛顿……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秦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栽!”1867年美国总统安德鲁•约翰逊曾对献碑者专致谢意。可清政府时地方官称颂夷人、献媚夷首十分恼火,遂将徐继金、毕永绍罢官。--据张建伟《近代化细节》
              (1)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徐继金等人举动“十分恼火”的原因。
              材料二  状元办厂经商
              状元经商,估计是唐朝开科举以来最大的笑话……清末状元张骞于1895年(发出“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了结于此”的感叹后)宣布弃官经商,采取股份制的形式,筹办大生纱厂,后来发展为“大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张骞下海经商的行为,颠覆了千百年来所有人的价值取向,今日看来就像金石掷地,铿锵响亮。--摘编自薛金福、詹志方《公司的力量》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工苟不兴,国终无不贫之期,民永无不困之望”。--张骞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张骞下海经商是“唐朝开科举以来最大的笑话”?促使他弃官办厂经商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公务员下海
              1984 年 10月,广东顺德人潘宁辞去容奇镇工业与交通办公室副主任职务,成立了一家乡镇集体企业“珠江冰箱厂”,生产“容声”牌冰箱。五年后全国冰箱市场形成“北海尔、南容声”的双雄格局。1992年1月,邓小平南巡中专程到厂视察,发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邓氏格言。1996年更名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并成为全国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乡镇企业。--摘自新浪网
              ( 3 )据材料指出潘宁所办企业发生的主要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文化体制改革的进军号角。沿海N市某校高三(2)班同学以“聚焦文化体制改革”为主题,就本市文化发展的状况及对策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推动文化繁荣】
              同学们了解到,N市党委和政府乘东风、抢机遇、抓落实,很快出台了《关于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决定》.文件指出:“要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制定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改革的不同措施,近期要重点抓好营业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先试点后推广,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新闻网站转企改制,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1)试分析N市党委和政府做法的哲学思维和文化价值。
              【深化文化改革】
              N市杂技团原是一个国有营业性文化单位,实际运行呈现“四不像”特点:工资国家发,不管有没有演出,奖金福利一分不少,另外还有一些演出收入也不上交,小日子过得很自在。
              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考虑到该团职工利益的前提下,将该团确定为首批转企改制单位之一,但团里的几个演员想不通,不愿意从此丢掉“铁饭碗”,便到市政府门口拉横幅、堵门、喧闹,严重影响了政府正常的工作秩序。
              (2)假如让你去做这些上访演员的说服工作,请你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知识,写出你的劝说提纲。
              【打造文化强市】
              经过市委市政府的耐心工作以及众多群众的开导,该团的演员们统一了认识。现在全市上下一心,群策群力,献计献策,努力打造文化强市。
              (3)请你就如何打造文化强市,分别从文化、经济的角度向市政府各提一条可行性建议并说明其理论依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