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成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
                  材料二   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十二条》,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962年中共中央发出《农业六十条》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覆盖的范围中,农村是计划较薄弱的环节,在一大集体”下存在着自留地、自由市场等“小自由”。……当我国开始启动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时。自留地、自由市场等“小自由”必定成为改革的先导。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自由市场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陈云指出,“必须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大、各地情况不一样这个事实”,要求中央对地方、地方付工商企业的权力“集中不能过分”……中央不可能包揽全国的事情,所以应当有适当的分权”,“扩大地方的职权是完全必要的’,“有些企业的管理权要下放,对务要下放,利润也要下放”。他的这些主张。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的肯定,委托他主持制定改进经营管理体制的具体实施方案。他亲自代国务院起草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等三个文件,在全国实施。这些措施的提出和实行,对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人民网《陈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卓越贡献》
                  材料四   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人为构建起来的一种体制。政府是这一体制的构建者,也是计划者,因此,政府是整个体制的主体……一方面,政府必然又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保护者。政府为了确保自身意志得以实现,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另一方面,政府必然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者,只有政府的自觉革命,才可能推动这一体制的改革。
              -赵凌云《1949-2008年间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产生、演变与转变的内生逻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促成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因素。
              (2)有人提出以下观点:“正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决定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可改革性’,也决定了1979年以来中国改革路径的选择。”运用材料二、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20字左右)
            • 2.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体量巨大,其改革将为经济带来巨大驱动力。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推进国企改革(  )
              A.能够进一步巩固国有经济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B.让所有国有企业通过所有制改革以增强控制力
              C.能增强国有经济的作用并提高其配置运行效率
              D.能使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 3.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这样做有利于(  )
              A.打破垄断,实现非公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与公有经济的平等
              B.激发国有经济活力,使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地位
              C.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D.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 4.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8月M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是在M市委领导下,深入调研,召开了20多个座谈会,征求各阶层400余人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此之前,M市委常委会还先后审议通过《M市国资国企改革20条》和《M市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管理办法》,根据中纪委对首轮国企巡视的要求,改善和加强M市国企党组织建设,确保国企改革沿着党中央确定的正确方向顺利推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分析M市是如何发挥党在深化国企改革中领导核心作用的?
                  材料二:2015年M市国企改革的相关措施
              积极转交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打造规范运行的现代企业
              召开重点骨干企业干部职工座谈会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
              形成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国资布局,将80%以上的国资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培育跨国集团
              (2)依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M市深化国企改革所采取措施的依据和意义。
            • 5. 到2020年,我们要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有(  )
              ①强化国有企业的公益性,以保障民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
              ②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入股国有企业
              ③推进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明确、有效制街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④造就一大批善于经营的企业家,不断提高他们的薪金待遇。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 6. 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  )
              A.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
              B.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
            • 7. 一份文献中分析道:“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下列文献中最早可能阐述这一观点的是(  )
              A.1958年《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B.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许多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材料二:新一轮国企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增强国企发展活力;切实增强国企市场主导地位。中国交通银行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其他所有制经济的资金、品牌、技术、产权及监管方式,探索相互参股等形式做大做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通过员工参股、增量奖股、岗位分红等方式改革分配制度,构建企业、员工利益共同体。
                  材料三:两会既是代表委员们共商国是、建言献策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生动写照。在两会上,我们党的主张、政策将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对如何推进依法治国和法制反腐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议案。全国政协委员也为法制反腐建言献策。张德江委员长在今年的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研究修订行政监察法。可以预见,我国法治反腐的进程将大大加快,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策思想将转化为法治基石和制度基础并进一步夯实
              (1)结合材料一,公司制是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生产、劳动与经营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积极意义。
              (3)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三。
            • 9.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给国企注入新的动力,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最大亮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全国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固有资产营业总收人营业总成本利润应交税金负债
              总额(万亿元)102.148.146.72.53.866.6
              同比增长(%)12.14.04.53.45.712.2
              注: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中国企业有100家,其中88家为国有企业。但上榜企业多属能源、矿产、银行等行业和领域,赢利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  2015年1月1日,中石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新疆启动试点,公司将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过去,石油、金融、电力、铁路、电信等很多行业领域被央企等国资背景的企业占据主要地位,民阀资本渴望参与,但总是不得其门而入。大型中央国有企业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使民资参与垄断或半垄断行业的大门逐渐开启,将使得各个所有制经济充分借助市场机制的平台和渠道,在相互竞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也将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完善国有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资本运营效率,释放国企活力。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国有企业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应该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专家建议,在理论层面,国家应尽快设计整体方案,制定不同领域的混合所有制发展规划,明确开放领域、方式和时间表,确定试点行业或地区,为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实践层面,要着重从科学混合、规范治理、依法监督三个方面加以具体推进,逐步摸索,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积累经验。
              (3)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认识。
            • 10. 2014年9月,中石化油品销售业务重组引资工作如期完成。国内外25家投资者以现金认购增资后持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29.99%的股权,其中私营资本投资占比35.8%.中石化的这一改革(  )
              ①使国有资产部分地私有化
              ②增强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竞争力
              ③有效提高了公司运行效率
              ④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共同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