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B.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科学发展
              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 2.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的炮声破灭了中国人的“天朝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复兴之路。请分别列举近代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提出的革命纲领。
              (2)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勇抗争。指出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其胜利的根本原因。
              (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请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4)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型。指出其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
            • 3.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与梦想--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1999)
              1951年,法、德、意、比、荷、卢等六国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等六国相继加入欧共体。
              1979年,欧共体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
              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两年后,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成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欧洲联盟。
              1999年,欧盟发行单一货币欧元,除英国等8国外,其他成员国都采用了欧元。
              材料二: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三十多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潮流的节拍,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一体化演进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2)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是怎样踩着历史潮流的节拍,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写出三件标志性的大事。)
            • 4.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大国地位经历了起伏发展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要的启示。
              材料一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观察材料一,说明唐朝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朝对东亚国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康乾盛世,是我国古代又一个辉煌的盛世。1793年,觐见乾隆皇帝的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却感慨地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和英国,从政治、经济、科技、对外关系方面说明马嘎尔尼的观点。
              材料三  我国部分工农业产品国家指令性计划产品所占比重统计表(单位%)
              工业产品产值工业消费品价格农副产品价格
              1984年100100100
              1993年11.61015
              注:以1984年为100%
              --根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下册》改编(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从中国古代的强盛、近代的沉沦、当代的崛起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5.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
              时期主题词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一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一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一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一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一五”(2001-2005)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
              B.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日益成熟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 6. 以第十二次、第十四次、第十六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市场经济  国企改革  基层民主
              B.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三个代表
              C.一国两制  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
              D.三个代表   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 7. 纺织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中国历史发展变化的时代特征。
                  材料一  明朝中期之后,苏州所属的太仓、嘉定,“比闾以纺织为业,机声轧轧,昼夜不休,贸易惟花布”,松江各地则“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有人描述河南的情况:“中州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徐光启也说:“今北方之吉贝(木棉)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海而鬻诸南,布则泛海而鬻诸北。”
              --根据《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摘编
                  材料二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精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三  1905年3月(清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宁波商人戴瑞卿在江东建立“和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浙江有名的民族纺织企业。1953年底,企业负责人商议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得到批准,和丰纱厂结束了近半个世纪来私人经营的局面,走向新生成为全体民的企业。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丰纱厂创造了众多优质品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1998年,随着改革的深化,该厂融入宁波维科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自己历史使命,逐步成为一家经营群体和骨干职工控股、国有和社会法人参股的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
              --《和丰蝶变--宁波近现代工业文明缩影》摘编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中期之后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从技术积累和社需求的角度,说明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大致时间。分析张謇在该时间创办大生纱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建国之后“和丰纺织企业”的性质发生过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丰企业”性质变化的原因。
            • 8. 制度与机制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美国百科全书》认为,“没有哪一位总统的施政纲领能比新政对国内局势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材料三: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该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方谈话
              (1)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政治制度在“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方面的表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建国以来在政治、经济领域里出现的两次大的制度创新是什么?分别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观点?
              (4)从上述古今中外制度与机制创新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 9. 经济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启沅回到缫丝传统悠久的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他从外国购进锅炉一座,……同时,陈启沅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以女工占大多数)数十人,亲自给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缫丝之法”,择了个好日子,投茧开工,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邢甲志《清末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人陈启沅》
              材料三

              --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特点及所反映的经济观念。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历史条件。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 10. 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近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主题二: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材料二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主题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
              材料三  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世界市场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方式。
              (2)说明材料二中茶丝出口变化情况反映的实质。(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动。
              (3)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促进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因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