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他们的认识(  )
              A.是“一边倒“政策的延续
              B.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与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一致
              D.是基于“中苏美三分天下势均力敌“的判断
            • 2. 菲力普•肖特在《毛泽东传》中说:“在当年(1970年)国庆节那天,周恩来带着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夫妇,去和毛在天安门上拍照。这是一种空前的姿态:从未有一个外国人获得过如此殊荣。‘很不幸’,基辛格以后承认,‘他们的表达方式太曲折了,我们西方人粗疏的心灵完全错失了这一关键点’,在过了一段长时间后,他才意识到…….因此,第二年春天,毛做出一个甚至连鲁笨的美国人都能够理解的姿态“.材料表明(  )
              ①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即将打开     
              ②与美国的对话得到毛泽东的支持
              ③中美关系的改善存在一些障碍     
              ④中美关系的改善既有渐进性,也有曲折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3. 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就20世纪70年代来看,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双方(  )
              A.合作发展经济
              B.合作遏制欧洲
              C.合作对抗苏联
              D.合作牵制日本
            • 4. 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关于美国报道的不同态度文章数量统计表。该表可以说明(  )
               1960年第一季度1975年第一季度1985年第一季度
              积极报道0251
              消极报道3238188
              中性报道 1610224
              A.外交关系的变化影响新闻报道
              B.国家实力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础
              C.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
              D.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消除
            • 5.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中苏建交;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 6.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摘自凌志军《交锋》)基辛格此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
              A.高度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
            • 7. 《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原因论析》一文在论述“尽早结束同中国僵持20年之久的敌对状态,已经成为美国政府的一个刻不容缓的外交课题”时,下列言论可以作弄为依据的是(  )
              ①“中国的潜力极大,任何敏感的外交政策都不能加以忽视或拒绝考虑。”
              ②“一个比较稳定的国际体系必须反映出中国巨大的实力和潜力。”
              ③“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④“考虑到将来,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8. 如图所示为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一个场景。出现此场景的原因包括(  )
              ①美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
              ②美国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③美遏制中国的政策失败
              ④中苏关系的恶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9. 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尼克松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为,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尼克松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  )
              ①二战后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孤立政策是正确的
              ②美国要主动采取行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
              ③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0. 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数据来源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