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就亚非关系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
              D.重返联合国
            • 2. (2017•平山区校级模拟)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生试图揭示的是(  )
              A.中德关系趋势
              B.中美关系趋势
              C.中苏关系趋势
              D.中日关系趋势
            • 3. 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的统一
              C.缓和与美国的敌对关系
              D.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 4. 周恩来说:“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这个“新的开始“发生在(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 5. 1972年,美国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要多.”费正清此意是指(  )
              A.美国对发展空间技术非常重视
              B.反思中美关系成为美国社会的共识
              C.中美关系在此前相当长时间里几无发展
              D.批评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一成不变
            • 6.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中美双方达成的共识有(  )
              ①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7. 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方针的提出(  )
              A.深化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修正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C.缓和了美苏冷战对峙格局
              D.打破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 8. 学者王顺生认为:“从1972年起,我国的外贸、金融及与之有关的其他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个建国以来对外引进技术设备、开展经济交流的第二次高潮。”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
              A.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B.和平共处原则的提出
              C.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
              D.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
            • 9. 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  )
              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B.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
              C.具有个人嗽力的外交家让美国折服
              D.万隆会议使中国在外交上打败了美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