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宣告了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请以西安事变为例说明。
              (2)党成立后,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磨砺,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个“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例子。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宣告了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 2.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关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借机派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1950年)10月,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
              材料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中美关系是典型的大国关系,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双方虽然在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认识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这就体现了“积极”。
              材料四 “(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周恩来)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选自《尼克松回忆录》(1)在材料一中,当“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时,中国人民反击美国侵略行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怎样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材料三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什么倡议?(4)材料四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个时代开始了”是指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3.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经过28年难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民主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建国6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正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活跃在世界上。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到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法制、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各举一例说明。
              (5)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方面为国际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请你列举2001年以来我国外交事业上能充分体现“团结合作”精神的事例。
            • 4.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的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二: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
              材料三: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由此开始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依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哪一文件进行的?
              (3)材料三中“社会主义改造”除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外还包括哪两方面?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
            • 5. 中国人的“中国梦”-近代以来,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所做的努力从未停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在抗争。多少仁人志士怀揣救国之梦,他们为心中的梦想而不懈努力。孙中山是当时走在时代潮流前列的杰出人物。
              (1)孙中山领导了哪一次革命运动?这次革命运动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材料二:“全中国都欢喜得发疯了„„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这一天获得了报酬了,中国人民骄傲地站在战败了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面前,接受了他们无条件的投降……”                                  -《新华日报》1945年8月的一篇社论。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受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请说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结束的标志。
              (4)“少年强,则国强”。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为此你准备怎么做?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地理大发现后,欧洲殖民者和商人开始进入美洲、亚洲和非洲,他们以暴力和欺诈的手段进行着洲际间的贸易,大量开掘和掠夺当地的资源。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1)面对地理大发现后的国际形势,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材料二】 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期”的话,……19世纪60、70年代的“同光中兴”(同治到光绪年间)大概可算一次。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2)面对19世纪60、70年代的“机遇期”,清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有何影响?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富强,只有开放兼容。经济全球化符合我国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诉求。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姜智红《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