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普法战争后,德国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阿尔萨斯是法国最先进的纺织工业基地和发达的工矿业区,特别是洛林的铁矿,日后与鲁尔的煤矿联合起来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保证了德国钢铁生产国的地位,还直接影响到德国机械技术的确立。同时,德国从法国得到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德国利用这笔巨款用于工业建设和加强军备。
                 材料二 近代早期,德国在教育普及的程度居世界各国之首。1821年设立以技术教育为主的柏林实业学校,各地纷纷设立中等技术教育学校。政府还十分重视职业教育,还规定18岁以下青少年必须进补习学校学习。德国大力发展工科大学,1898年,德国9所工科大学在校生超过万人。在高等教育方面,教学与科研、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以及倡导学术自由的原则,已成为高等教育办学的普遍模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潮中,德国不仅出现了威廉•伦琴、马克斯•普朗克等一批科学巨匠,而且还出现了一系列应用性的新技术成果。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
              1929年,德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落后于英法两国。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宣布了“国民轿车”的概念:让每人都拥有自己的轿车。在希特勒大力鼓励汽车生产的战略下,大部分汽车企业在纳粹统治经济中追求自主战略,适时调整自己的生产,赢得了战争时期的生存和发展。
                 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二是建立公正、客观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既有效协调了本土企业间的竞争,又确保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还整体提升了“德国制造”的竞争力。在德国制造业公司的营业额中,27%以上是来源于创新产品。尖端技术产品的营业额中,7%以上用于研发。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德国制造”随着西门子、奔驰、宝马、阿迪达斯等品牌成了事誉全球的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
                 材料三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普法战争给法德两国经济发展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德国制造业实现世界领先的因素。 
              (3)综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就德国民族精神对国家发展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 2. 有学者认为,“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持续了150年,并至少准备了另外150年的革命。”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
              材料二  在疆域辽阔和国势鼎盛两方面,汉代中国都与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并驾齐驱。--伯恩斯、拉尔夫合著《世界文明史》第Ⅰ卷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出丝绸之路的作用和罗马帝国统治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4分)从世界地位的角度理解材料二。
              材料三  漫画(图2)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文艺复兴与漫画图2反对的对象有什么变化?
              材料四  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图3)。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00年到1900年间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迅速的情况、原因及其特点。

              材料五  一九七二年二月十七日,在白宫门前的草坪上举行了尼克松访华前的欢送仪式。尼克松说:“尊敬的副总统、国会及内阁成员,尊敬的各位来宾,我向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要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新闻记者们,这几天来他们向全世界传递着白宫的信息,这正如我7月15日在这里的演讲一样,我宣布了这次(去中国的)访问,这次是和平之旅。我们不奢求通过一周的谈判,扫清中美几十年来的外交中的障碍。十月份在周总理和基辛格的谈话中说到,美国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也是伟大的民族,两国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处世哲学,不应该阻止中美在外交上达成共识。展望未来我们必须认识到,中美政府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还将继续存在,但是我们必须做得是保留既有的差异,又不成为敌对国。如果这次访问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世界将会变得更安全,尤其是那边的孩子们,可以在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下成长。我希望后人会用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留在月球上的那块纪念碑上写的‘我们为了全人类的和平来到这里’,用这句话把我的这次里程载入史册。谢谢,再见!”--档案解密1972(五)
              (4)根据材料五和你所知,指出尼克松这次访问中国的有利条件,并用后来的史实证明中美两国的这些差异“继续存在”。
            • 4. 20世纪的开端
              对于现代世界的形成,20世纪是一个重要的时期。然而对于20世纪的开端,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另一种观点认为,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真正的开始。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 5. 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的工业化水平落后于英国和法国,分散独立的德意志邦国及其各自为政的关税壁垒和通行费对商品流通构成巨大的障碍。到19世纪下半叶,德国工业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产值已经占世界的16%,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
              有人认为,德国崛起的关键,在于德国人抓住了当时的各种机遇。结合所学,用史实来支持这一观点。
            • 6. 权力转变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问题:简要分析造成500年来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
            • 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主题一:诺贝尔自然类奖(包括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奖)

                  (表  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获奖人数统计表
              年份颁奖总数主要国家
              1901~192061198102
              1921~1940701715511
              1941~196088615042
              1961~1980125821665
              1981~2000127147472
              -一数据来源:《诺贝尔奖百年大典》等
              (1)分别写出图中两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获奖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表1所反映的20世纪世界科技发展趋势。
                  主题二:诺贝尔和平奖

                  2012年诺员尔和平奖的结果于10月12日正式揭晓。欧盟因“60多年来为欧洲和平、和谐、民主和人权等方面的进步做出的贡献”摘获这一奖项。欧盟议会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对获奖表示“感动和荣幸”。
                  获奖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包括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内的6位欧盟成员国领导人拒绝出席颁奖仪式。深受欧债危机影响的希腊、西班牙等国一些民众甚至感到愤怒,认定这分明是对自己国家和欧盟现状的讽刺。
              -一据新华国际时评等
              (2)欧盟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吗?结合历史与现实,简要论证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简洁清晰)
            • 8. 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  初创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 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  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 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 实验站,并利用其在 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 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  转型
              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 火药厂。
              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 塑胶产品。
              1929-1943年,发明 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 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等
              (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3)据片断三,概况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表是参照有关数据编制而成的《西方国家1968-1975年经济发展情况表》
              年份GNP年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4.3%3.2%4.8%
              1973-19752.4%5.3%9.4%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售价从每桶2.48美元上涨至11.65美元。在一个需求螺旋萎缩的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暴涨使需求萎缩突然加剧,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了。
              材料二 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整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玛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材料三“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依据材料一,指出表格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72年,西门子向中国提供指针式电报机。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电信事业的开端。1879年,西门子接到一笔来自中国政府的照明设备订单。西门子提供了一台10马力的蒸汽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的照明,大大提高了港口的工作效率。
              1899年西门子在北京建造了中国第一家发电厂,为城区照明以及电车轨道提供电力,成为中国发电行业的先驱。1899年,西门子在北京建造了中国最早的有轨电车,俗称“铛铛车”,连接郊区的马家堡火车站与永定门,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交通工具之一。
              1903年西门子为青岛啤酒厂提供一台电机,这台电机几乎没有出现过故障,直到1995年新设备投产后才光荣退休。
              1912年,西门子在云南省的云南湖畔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
              1921年,西门子开始在山东省枣庄市实施中兴煤矿公司的电气化工程,该工程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采矿工程。
              从1949年到70年代初的时间里,西门子对中国的出口额低得可怜,其中大部分产品是医疗器械。西门子同香港贸易公司--捷成洋行开展合作,由捷成负责在中国市场分销西门子的产品。
              1979年,西门子向宝山钢铁厂提供了冷轧自动化系统。
              1984年,西门子为中国建设了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这条输电线可以将1200兆瓦的电力从位于长江中游的葛洲坝水电站输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市。
              2001年1月,包括西门子在内的德国财团获得了一份订单,建设连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市区的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高速磁悬浮铁路。
              2002年,西门子将世界先进的双源炫速CT引入中国,为患者提供更细致的呵护。
              2004年3月,西门子获得上海振华港机有限公司总价为2800万欧元的单个项目合同,包括PLC控制和人机界面、AFE驱动装置、主电机及相关传感器。
              2008年,西门子将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助力上海高桥第三发电厂,大幅度提高燃煤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世界燃煤行业竖起“中国标杆”。
              2010年,西门子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提供配电、照明、楼宇及安防等方面的节能解决方案,以及先进科技,用心诠释“绿色世博”。
              --摘自《140年•西门子携手中国》《南风窗》2012年第19期
              (1)根据材料归纳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交往的主要阶段特征,并分别说明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交往的特点。
              (3)结合近现代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联系的相关史实,谈谈应该如何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