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维护了现有制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的历史事件是(  )
              A.大化改新和查理.马特改革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C.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罗斯福新政
            •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正在学习怎么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 ……
              材料二:斯大林接手俄罗斯之时,还只有木犁;当他撒手人寰而去,苏联已成世界工业强国。
              材料三:192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总统就任后立即救治……并呼吁人民支持他的“大胆实验”。
              (1)据材料一说明苏俄是在怎样的国情下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2)根据材料二说说斯大林模式的主要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模式形成的标志和主要特征是什么?
              (3)材料三中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说明美国经济开始出现了什么问题?为此,总统就让后进行了怎样的“大胆实验”?该“实验”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对我国经济建设有怎样的启示?
            • 3. 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回望大国风云,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社会革命的兴起,推动大国崛起的步伐】
              材料一 苏联是在一场红色的革命后崛起的;美国是在国内南北战争和“二战”后崛起。
              (1)材料一中的“红色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南北战争对美国的崛起有何重要意义?
              【经济体制的创新,开辟大国崛起的途径】
              材料二 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计划经济更不能离开市场机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是开辟大国崛起的重要途径。
              (2)以苏俄、美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实施过的经济政策的特点为例,说明材料二中“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计划经济更不能离开市场机制”论断的正确性。
              【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究大国崛起的奥秘】
              材料三 阅读《大国的崛起》,剖析其兴盛的背景和原因,这些国家的崛起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
              (3)除了材料一、二所陈述的原因外,你认为大国的崛起还有哪些因素?
            • 4. 东西方经济体制各有利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中谋求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列宁材料二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匮乏感到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苏联模式的多方面的影响变成了几乎完全负面的影响。
              (1)材料一中的俄国“由一个半死的人”到“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与列宁开出的哪一“处方”有关?
              (2)材料二中“八年前”的“恐惧”指什么? “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指什么?与传统资本主义政策相比,该行动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中罗斯福就任第三任总统时看到美国又面临的“恐惧”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怎样的体制造成“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
              (5)习近平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根据以上材料,谈一谈中美苏三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表1
              表1: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
                      年份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
              注:普特=16.8千克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材料二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体制。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材料三  (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以工作机会。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一概括1921-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原因的特点是什么?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苏联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
              (4)概括材料三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看法?
              (5)材料四出自一位美国总统在1933年的就职演说,这位总统是谁?当时美国面临的困境被称为什么?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的状况,美国颁布了什么法令来调整工业生产?
              (6)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政府是如何“给人民以工作机会”的?这样做还能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7)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概括美国政府面对困境所采取的措施具有什么特点。
            • 6. 俄共(布)代表大会通过一项重大决议,决议一经公布,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英法等国家认为:“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材料中的“这一招”是指(  )
              A.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B.准许美国人赴俄建厂
              C.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D.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 7.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的进步往往是都是由改革带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从这里产生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
              --《列宁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 第6条: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收购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年度的棉花。
              第8条:为了实施所宣布的政策,农业部长有权:通过与生产者达成协议或其他自愿方式,规定任何基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或减少其供销的产量,或二者并减,并规定与此有关的地租和津贴报酬,按照农业部长认为公平合理的数额,从供此项报酬的款项中支付。
              --摘自罗斯福新政《农业调整法》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从中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改革,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摘自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参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为“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推行了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调整农业生产的措施。这些措施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推行的改革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4)据材料一至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理解。
            • 8. 美国和俄罗斯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请你参加以“美国和俄罗斯的历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材料一:《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 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国家,即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
              材料二:1861~1865 年,美国发生了一场关乎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战争,这场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材料三: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开启了电气时代,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材料四:1933 年美国工业总产值比1929 年减少了46%.……成千上万的工厂停工了,失业大军达到1700 万人。失业者流落街头,靠捡破烂维持生计和用报纸裹身来取暖。为摆脱困境,罗斯福政府通过国会制定了七百多个法案。如整顿金融的《紧急银行法》,以及《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和《社会保障法》,历史上称之为“罗斯福新政”。
              材料五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探究问题:
              (1)依据材料一,《独立宣言》对于美国而言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2)谈谈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些重大事件在美国历史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四回答,新政的核心措施和新政的特点?
              (4)根据材料五分析,苏俄“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政策的“重大的突破”体现了政策的什么特点?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请你简要归纳出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
              (6)根据当今中国社会实际情况,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