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上半期,战争、革命、危机交织在一起,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等重大事件。世界大战的剧烈、核武器的威胁和接连不断的局部冲突,使人们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为摆脱大萧条,在国际联盟的主导下,1933年6月,66年国家的代表聚在英国伦敦召开经济会议,试图通过协商来建立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但由于英美等主要大国矛盾重重,会议没有取得任何结果,最后不欢而散。
              (1)20世纪上半期的“战争、革命、危机”分别指什么?
              (2)举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役各一例。
              (3)伦敦世界经济会议的失败,表明一战后帝国主义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无法解决当时面临的经济问题。这一“国际关系体系”指的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体系?
              (4)为应对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请写出新政的特点和中心措施。
            • 2. 20世纪20年代,特别在1924-1929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但是这一“繁荣”的背后却孕育着严重危机。之后,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并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1)这次危机首先爆发于哪一个国家?它有哪些特点?
              (2)为对付经济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其中心措施是什么?这一措施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3)“新政”取得的显著成效是什么?(请列举两点回答)
              (4)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德国、日本采取什么办法来摆脱危机?结果如何?
            • 3. 美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从1776年建国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然而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时,美国走向独立,领土大块大块地扩充,资本主义经济大步地发展;……19世纪后半期,美国迅速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欧洲二、三百年完成的事,它在不到百年内便完成了。
              摘编自钱忠文:《读美利坚》(1)美国在18、19世纪发生了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这两次革命分别扫除哪些阻碍其发展的障碍?哪一次工业革命促使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迅速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安尼克松库伯已经106岁高龄了。她出生的年代,正是黑人奴隶制度解除之后,那时还没有汽车和飞机,像她一样的人仅仅因为肤色和性别就被挡在参与投票的大门之外。……当整个美国大陆都笼罩在经济大萧条的绝望之中时,她见证了一个国家战胜自身恐惧,重新崛起,“新政”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共同的价值观。……当日本的炸弹投向我们的港口,暴政威胁着这个世界时,她见证了一个崛起的民族,民主重获新生。
              (2)材料二中的“大萧条”和“新政”分别指的是什么?
              (3)“新政”的特点和中心措施分别是什么?
              (4)指出材料二中“当日本的炸弹投向我们的港口”的事件?
              材料三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例

              (5)依据材料三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处于什么地位?说说其原因?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的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苏联已从落后的 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这些成就为二战期间战胜法西斯德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苏联“一五计划”(1928-1932年)实施时期,正是西方经济一团糟的时期,面对这种糟糕的状况,美国借鉴了苏联的一些做法,顺利的渡过了难关。一些国家则走上了疯狂的扩军备战道路,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正是这一时期形成的。
              (1)材料一“苏联的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得益于哪种经济建设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西方经济一团糟”指的是什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
              (3)当时领导美国人民渡过难关的总统是谁?其借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什么做法?
              (4)经济一团糟之后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是哪两个国家?
            • 5.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正在学习怎么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 ……
              材料二:斯大林接手俄罗斯之时,还只有木犁;当他撒手人寰而去,苏联已成世界工业强国。
              材料三:192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总统就任后立即救治……并呼吁人民支持他的“大胆实验”。
              (1)据材料一说明苏俄是在怎样的国情下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2)根据材料二说说斯大林模式的主要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模式形成的标志和主要特征是什么?
              (3)材料三中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说明美国经济开始出现了什么问题?为此,总统就让后进行了怎样的“大胆实验”?该“实验”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对我国经济建设有怎样的启示?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是以法国联盟体系为基础,在远东则是以华盛顿会议的协定的基础,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维护这两个地区的现状。这一目标在20世纪20年代中得到实现,但在随后的10年中,一切又突然地、决定性地颠倒过来,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帝国主义国家在一战后召开了哪两次会议,并由此构建了什么国际关系新格局?
              (2)材料中所说的“萧条”指的是什么事件?面对这次“萧条”事件,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为转嫁这个事件,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美国则在20世纪30年代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来摆脱这次“萧条”事件?这个举措的核心是什么?
              (3)经济危机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随后组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为二战取胜的最重要原因。该“同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二战对人们的思想又有何重大影响?
            • 7. 东西方经济体制各有利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中谋求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列宁材料二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匮乏感到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苏联模式的多方面的影响变成了几乎完全负面的影响。
              (1)材料一中的俄国“由一个半死的人”到“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与列宁开出的哪一“处方”有关?
              (2)材料二中“八年前”的“恐惧”指什么? “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指什么?与传统资本主义政策相比,该行动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中罗斯福就任第三任总统时看到美国又面临的“恐惧”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怎样的体制造成“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
              (5)习近平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根据以上材料,谈一谈中美苏三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 8. 材料一:1929年至1932年,银行破产101家,企业破产109371家……工业、农业、信用危机同时并发,并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下降36%,世界贸易缩减2/3。
              材料二:这是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卖煤。”“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材料三:罗斯福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1)据材料一,说说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说这场经济危机的危害。
              (3)据材料三,说说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2008年,一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从美国开始蔓延,中国也深受影响。2009年,全国1,.3亿农民工中,有2000万人因金融危机失业。2011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660余万,有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针对就业问题,你有何良策?试提出你的一两点建议。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
              1
              3
              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
              2
              3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
              下降46.2%40.6%28.4%16.5%8.4%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哪些主要特点?在这场经济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为严重的国家是哪个?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消除经济危机?
              (2)材料二中“拒绝彻底的革命计划”指的是什么?“新应用”指的是什么?
              (3)罗斯福永远地纠正了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了吗?为什么?
              (4)通过这种“新应用”,美国经济得到了恢复,你觉得我国的经济建设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借鉴?
            • 10. 20世纪上半期,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空前的震荡和可贵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现代化进程中的震荡
              材料一 两幅历史图片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2)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二中的“危急存亡”?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加强对工业的调整?
              主题二: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3)材料三中“列宁的思路”指什么?“模式僵化”又指什么?它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惟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摘自1933年3月4日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4)据材料四,指出罗斯福演说的主要意图。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