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以来,世界局势风云变化,战争、和平与发展成为回望这个时期历史时期的重要视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将它的军队裁剪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数量……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劳合•乔治1919年3月25日的《枫丹白露备忘录》材料二 (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苏联。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援助和扶持下,西欧各国和日本的经济得到逐步恢复……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西欧的逐步联合;而经济实力的提高,也使得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逐渐膨胀,引起亚洲的邻国和不安。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下册材料四  美国在冷战后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而其存在本身又构成了其他各主要大国联合制衡的目标。
              --李鑫炜《体系、变革与全球化进程》请回答:
              (1)材料一是劳合•乔治对哪一次国际会议的评价?该会议对哪次国际战争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后来哪位德国元首指挥军队报复了当时的战胜国?
              (2)材料二中的“联合国”建立于何时(具体日期)?丘吉尔“建议的行动”与后来美国推行的什么政策有关?写出开始推行该政策时的美国总统和在该政策影响下形成的国际政治格局。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战后日本和欧洲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写出20世纪60年代,欧洲走向联合建立的国际组织名称。指出这一时期日本的国际经济地位。
              (4)指出材料四反映当今世界形成怎样的政治局面?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20世纪国际局势的变迁,对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启示。
            • 2. 当今世界,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共同追寻的目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有关“合作”主题的探究任务。
              步骤一:史海回眸──走进历史中的正当合作
              (1)2014年距第一次国共合作已90周年,距离第二次国共合作已75周年。举出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进行合作的事例(仅举一例).第二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2)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挑战的时候,国家间的合作能够化解危机和灾难。二战中,中、美、苏等国共同签署了哪一文件,成立了哪一组织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雅尔塔三巨头”聚会后诞生了哪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
              步骤二:图说历史──再认历史中的不正当合作

              (3)上述系列图中“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酿成怎样的后果?“北约和华约”的对峙最终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步骤三:反思认知──感悟正当合作的真谛
              (4)近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合作举办了各种形式的“俄罗斯中国年”、“中法文化年”、“中意文化年”、“感知中国--韩国行”等大型活动。对于这些活动的举办,你有怎样的认识?
            •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45年以后美国经济、教育与科技改革
              两次经济改革高潮1945-1970的25年间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丙保持财政预算平衡;肯尼迪政府的新边疆政策;约翰逊政府的“伟大社会”政策,1970年代后的第二次改革浪潮,有尼克松政府的新联邦主义政策;卡特政府的反滞涨政策;里根政府的以减税、反滞涨的振兴经济政策;布什政府的稳定经济,缓减危机对策。
              教育与科技改革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引起美国极大震动,1958年,美国总统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1983年以告全国人民公开信的形式发布了《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提出了“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危险中,现正在被全世界竞争者超越。”1993年,克林顿政府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作为其施政纲领。2002年布什总统签署了《2001年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注重改革的时代原因。
              (2)概括指出与1945-1970年代的改革相比,美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主要特点。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随着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的迅速提升,美国的对外战略比以往更带有明显的扩张性、进攻性和侵略性。……在亚洲地区,美国的利益核心是东亚地带……1949年12月30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NSC48/2号文件,它标志着美国在亚洲遏制战略的形成。为了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势力扩张、预防“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出现,美国政府一方面要对日本、台湾、菲律宾等地区的控制,确保亚洲大陆沿海岛屿防卫链的完整,一方面要通过对亚洲非共产党国家地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干预援助,加强这些地区的政治
              稳定和经济自立。而且,通过提高日本、菲律宾的国际政治影响,在东南亚建立新的经济市场等一系列措施,断绝这些地区与共产党中国的政治经济往来。在二战结束到1 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的远东策略已具体调整为:一个经济稳定和亲美的日本;一个稳定和对美忠诚的菲律宾;一个由英、法、荷、控制(或影响)并与美合作的东南亚保险式的近海岛链战略防线。
              --中国社会科学网《战后初期美国亚洲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亚洲遏制战略”的背景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亚洲遏制战略调整后的具体实施情况。
            • 5.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2年10月14日,美国人通过U-2侦察机掌握了苏联在古巴建筑中程与中远程导弹基地的证据。10月22日晚,肯尼迪通过电视向全国正式通报苏联在古巴设置中程导弹的“惊人”消息,宣布对古巴实行名为“隔离”的海上封锁,要求苏联立即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根据肯尼迪的命令,美国在全世界的海、陆、空三军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美国强大攻势的压力下,苏联开始后退。自26日起,美苏双方信件不断,最后,赫鲁晓夫在10月28日的复信中被迫同意从古巴撤出苏联的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这场危机不仅对美、苏关系,而且对整个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深受屈辱,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国和西德,对于美国事先未同北约协商就制造危机的行动,并和苏联搞“越顶外交”,感到不满和忧虑。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原因和结果。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巴导弹危机”的看法。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不用怀疑,马奇诺的整个观点是天才的设想。但是它只给我很少的安全感,我认为法国本来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把钱花在机动防御的装备上,比如更多更好的飞机和更多的装甲师,而不是把钱扔进低下……马奇诺防线最危险的方面在心理上它,给人一种错误的安全感,躲在牢不可破的钢铁防线后面的感觉,一旦这种感觉被打破,法国的战斗意志将一起被粉碎。
              --摘编自英国艾伦•布鲁克爵士的日记(1940年1月)
                  材料二    它(马其诺防线)的存在是德国决定通过比利时和荷兰进攻的重要原因,阿尔卑斯山区的工事群也很容易地挡住意大利的进攻。另一方面。尽管防线发挥了作用,但法国和其盟友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
              --摘编自魏西京《“马奇诺防线”的背后》
              (1)恨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其诺防线建立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其诺防线失败的原因,并对马其诺防线予以评价。
            • 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45年,真实世界开始重建的方式也许和高屋建瓴的理想主义有关联,分享这一思想的有原抵抗运动战士、为和平而战的军人、震惊于原子弹破坏力的科学和基督教大同世界论者,但关联远没有达到他们所希望的紧密程度。塑造战后国际体制(实际上这一工作战时就已启动)更多的是政治因素,而不是宗教或道德理想。
                 战时官僚、规划者、外交官和盟军领导人自始至终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战时联盟转化为一个稳定的、谋求和平的战后国际秩序。如何避免世界性的经济萧条,如何防范未来的希特勒们再次发动世界大战……
              就这样,零年在感恩和焦虑的基调中落下了帷幕。人们对世界大多数地方取得的和平感到欣慰,但不像过去那样对美好未来抱有幻想,同时也为愈来愈分裂的世界表示担忧。
                  战争是否真的结束于1945年?有人提出全世界对抗状态直到1989年才走向终结。……l945年斯大林把欧洲一分为二,这是二战最深的一道伤口。
              --据伊恩•布鲁玛《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国际社会为谋求和平秩序所作的努力。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材料中“1945年斯大林把欧洲一分为二”的这一观点。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只不过是坦率地承认,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起来的少数人或者是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尼克松说:“……三、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担起保证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符合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以帮助。”
              --尼克松在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被分别称为“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根据材料分析归纳两者推行的外交政策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2)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演变,是否说明美国放弃了霸权政策?分析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