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中期以来,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试以“大国的兴衰”为主题,自选一个角度拟定论文提纲。
              (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 2. 什么是工业4.0?“互联网+制造”就是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结合以下图片回顾以往的科技创新历程,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工业1.0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导致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工业2.0将人类带入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模式和电气化时代
              C.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促使第三产业产生
              D.历次科技革命都以创新为手段,引导社会不断前进
            • 3. 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使人类的脚步第一次从一个大陆跨到了另一个大陆,实现了汤因比所说的从草原到海洋的“革命性变革”。地理大发现一方面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空间基础;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因此,没有地理大发现就不会具有经济全球化萌生的前提条件。--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
                  材料二:世界性网络,从1890年之后变得更加紧密。虽然从地理范围上看,它只是稍稍有所扩展而已,但是交往的规模和速度却得到了显著的增强,这主要是由来自技术的--还有政治的--各种变革所使然。--(美)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材料三:1929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那些自给自足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似乎最具有安然渡过难关的能力。意大利所遭受的损失就要小于其他国家,苏联似乎也是如此。--(美)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地理大发现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世界性网络在1890年之后和1990年之后变得更加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从“技术的”和“政治的”方面分析这两个时期世界性网络更加紧密的原因。
              (3)1929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哪些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二战后初期又采取了哪些措施重建全球化并对这些措施进行简要评价。
            • 4. 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2000年以来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下列图片是微电子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体现.微电子技术所导致的经济发展趋势必然是(  )
              A.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
              B.第二产业追平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D.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结构正朝着从物质型向信息型、从本土化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社会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信息服务提出了日益多样化的需求。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跨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计划(俗称“信息高速公路”战略),计划投资4000亿美元,用20年时间,逐步将电信光缆铺设到所有家庭用户,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1994年,又提出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倡议,旨在通过卫星通讯和电信光缆连通全球信息网络,形成信息共享的竞争机制,全面推动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克林顿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各项经济指标表现良好,造就了信息经济的辉煌,把原先咄咄逼人的日本、欧洲抛到后头。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最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苹果、Google、IBM、英特尔、微软、亚马逊等著名的美国企业,拥有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端技术专利,主导着当今计算机、通讯和网络领域的发展潮流,对全球信息化发展举足轻重。
              --改编自《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20年评述》2013年9月16-18日中国经济网
              材料二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将重点依靠科技和教育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科教兴国”遂成为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20年的发展成果辉煌,包括专利申请量2011年首次超过美国,一大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有力支撑着经济发展。但是不能忽略这样的事实:在中国,半导体专利外国企业占85%,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仪器和器材专利外国企业占70%,无线电传输外国企业占93%,移动通信和传输设备外国企业占90%.如果某些外国设备留有“后门”,被外国企业或政府操纵,后果将不堪设想,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将受到严重威胁。面对新一轮科技变革可能带来的巨大机遇,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
              --摘自2015年5月6日新华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中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共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实施的影响及对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变革带来的机遇的启示。
            • 6. 如图所示成就正式诞生在(  )
               
              A.1965年
              B.1969年
              C.1978年
              D.1983年
            • 7. 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在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本质反映了(  )
              A.《时代》杂志的预言非常准确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已普及到千家万户,深入到生活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表
              时间
              行业
              1950年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
              交通通讯7.236.436.186.155.616.03
              批发零售17.516.716.6115.8215.2315.88
              金融保险2.733.714.044.655.948.31
              房 地 产7.829.629.6310.2411.4711.31
              社会服务8.219.7811.6313.5518.4621.92
              政府服务11.3513.0815.9514.9714.4311.0
              --魏作磊《美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
              从表格中提取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9. 二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但1992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汇“过劳死”。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
              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D.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
            • 10. 教育关乎个人的幸福、国家的繁荣、世界的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古希腊的教育家们在从事教育的时候,没有历史负担。既没有既成的、公认的文化传统可资遵循,也没有权威的古圣先贤规范他的思路……古希腊先哲的著作都是私人著述、一家之言,对后人只有启示、教益,而没有约束力。
              --据张瑞璠 王承绪《中外教育比较史纲》
                 材料二 16至18世纪前期,在欧洲,教育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耶稣会和其他宗教团体的手中。18世纪后期,欧洲学者兴起一股民族主义教育热潮。他们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教育思想:学校必须由民族国家办理,对所有公民实行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努力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去塑造国民。
              --据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
                  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据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教育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后期欧洲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两条道路。分析第一条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今天中国教育发展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