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对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直到1918年,不管是部队指挥官还是参谋本部都没能制定出一种如何使用现代科技的方案或发展出一种新的战术观念来攻破那些防御地点。
              --摘编自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材料二
              在以后的三年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造成这一流血的僵持局面的原因是:防御性武器从战争一开始就优于进攻性武器。传统的进攻方式是大批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冲锋。但是,在这深壕沟、铁丝网、巧布的地雷和机枪掩体相结合的防御设施面前却完全无效。……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一战为什么变成旷日持久的阵地战?这种形势有利于哪一军事集团?为什么?
              材料三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只要人被有计划地训练来对人类犯罪,这样造成的心理状态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导致大灾难。我们唯一的希望就在于拒绝会有助于准备战争或者以战争为目的任何行动。
              --摘编自许良英等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2)概括材料三中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主要观点。
              材料四
              人类正面临许多严重的问题,如资源的短缺甚至耗竭,环境的污染,疾病、原子武器、生化武器的威胁等等。这些问题不能说与科学技术没有任何关系,但把这些问题都归罪于科学技术,是不公平的。这些问题的出现,更多的是由不合理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人的不合理的行为造成的。
              --摘编自郭继海,江晓梅《科学技术是双刃剑之分析》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如何减少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认识。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示:Ⅰ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Ⅱ国家:日本
              Ⅲ国家:法国、德国、荷兰和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国家
              Ⅳ国家:拉美、苏联、东欧和其它的西欧国家
              Ⅴ国家:日本以外的亚洲和非洲国家
              --摘自《经济增长的源泉》
              概括指出图中曲线变化的总体特点并予以阐释。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汉代以来,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古代东亚经济圈。……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古老的东亚经济圈走向解体。据统计,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约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12.5%.这与蒸蒸日上的欧洲形成鲜明对照。
              --摘编自《对东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亚经济圈形成和解体的原因。
              材料二 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
              年份
              区域
              186018801900
              联合王国(英国)19.922.918.5
              法国7.97.86.8
              德意志(日耳曼各邦)4.98.513.2
              美国7.214.723.6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到19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如今,全球银行业遭遇到空前困境不是个别现象,应该是一个普遍性问题。最大的影响还是互联网新经济新金融大发展对传统银行带来的挑战。目前除了中国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外,Apple pay与谷歌、三星支付已经在全球开始普及。传统银行如果继续跟不上新经济新科技新金融步伐,很可能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摘编自《国际银行业遭遇空前困境的警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
              (4)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示意图

              --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点。
              材料二  大战全面爆发前,欧洲在科技发展的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大战的爆发及其结果却使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1940-1941年,美国政府成立了国防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发展局,以加强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战前美国政府提供科研经费只占全国科研经费的19%,而战时则增加到83%.大战爆发后,英国的科技人员通过政府派遣和自愿前往的方式流向美国,同美国科学家并肩合作,共同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聪明才智。德日意等国的科学家则因不堪忍受法西斯的种族歧视或思想禁锢而前往美国。来到美国的科学家们出于反法西斯的正义感,都为战胜法西斯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积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三  在科学全球化的时代,唯一的世界科学中心这样的说法,或许将成为历史。未来的世界可以是多中心并存的世界。随着中国等快速发展国家的进步,世界科学的前景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并加快着科学发展的进程--最终获益的将是整个人类。
              --摘编自叶荭《中国能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3)阅读材料三,谈谈你对未来世界科学中心发展趋势的看法。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荷兰、英国和美国就业结构(1820-1998)
               
               
               
               
               
              荷兰(%)
               
              英国(%)
               
              美国(%)
               
              1820
              农业433770
              工业263315
              服务业313015
               
              1890
              农业361638
              工业324324
              服务业324138
               
              1998
              农业323
              工业222623
              服务业757274
              --蒋昭使《产业结构问题研究》
              比较表中的历史信息,提取其中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6. 科技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时间历史资料
              1807年富尔顿发明汽船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76年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
              189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1903年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第一条流水线诞生
              1969年因特网问世
              以“交通、通讯与人类文明进步”为题,从上表中选择与美国相关的材料进行论述。
            • 7. 阅读如图表所示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  事  年  表
              1946年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
              1947年关贸总协定建立
              1948年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
              1967年欧共体建立
              1970年绿色和平组织建立,以“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为使命
              1981年艾滋病被发现
              1982年美国主张男女平权的宪法修正案没有获得国会批准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开始建立
              1993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签定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2000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恐怖分子袭击美国
              根据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文明史观辩证阐述二战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史实运用合理;文字表述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 8. 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杀伐,无割大陵,……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
              --《管子杂篇•七臣七主》
              (注:管仲的“春禁”,就是春天不杀伐,不开挖大丘陵,不砍大树,不开凿大山,不放大火,不杀大臣,不征收谷赋。)
              (1)概括材料一中管仲的观点。
                 材料二  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二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MTCO2
              英国德国法国美国
              1850年122.715.219.619.8
              1870年228.776.750.698.7
              1890年353.3208.497.9402.1
              1900年420.1327.0129.4663.3
              注:MTCO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该趋势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加快环境保护进程的因素及对我国的启示。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10. 历史,记录着人们为了生存发展进行的不间断的努力。依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域的变化”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迁移”有何不同,并归纳出影响核心区域变化的因素。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跃入世人的眼球而一发不可收拾……直至《1763年会告》的发布,英国最终打败法国,近代英国完成了崛起的过程。--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2)在下列词语中任选4个,运用这4个词对“英国的崛起”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选词准确、阐释清晰
              无敌舰队亨利八世清教光荣革命大宪章拿破仑战争牛顿
              新模范军克伦威尔天主教工业革命权利法案鸦片战争莱布尼茨
              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破排放占全球排放总量的80%.20世纪50,60年代,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工业迅猛发展与公害泛滥的年代,至今被称为“世界八大污染事件”中的六件发生于此时期的美国、日本以及英国。
              1972年6月5日,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世界上133个国家代表出席。会议通过《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行动计划》,中国政府派出40人的代表团参加。1979年9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性原则并被广泛接受;1996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九五”期间全国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2014年9月召开联合国气候峰会,众多发展中国家代表提出历史上的欧美国家通过基于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发展模式已不应再被模仿;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权益的基础上,提出遵循会平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关于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