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
              2
              3
              ,棉布占
              1
              2
              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 最富有的国家,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 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看作是美国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们的构成成分可以解释为世界性。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左右,而且它们本来就是在美国的倡议下产生的。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1)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的发展源于哪一事件?据材料一,指出该事件影响下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试分析这一地位形成的经济根源。
              (3)材料三中美国用以“左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国际金融机构”有哪些?说明美国能够控制上述金融机构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推动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主要因素。
            • 2. 人类需要梦想,技术创新与交流合作推动了梦想的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与土地的对话
              材料一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约•罗伯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    。结合所学,从改进农具和耕作技术的角度,分别列举一例证明这一特征。
              人类与海洋的对话
              材料二  1200至1500年间,欧洲普通船舶的吨位增加了一倍或二倍。14世纪时,葡萄牙人改制了三角帆索具,使船能够更直接逆风航行。此外,航海者还得到了航海情报汇编和地图的帮助。15世纪时,欧洲人的船舰已配备了火炮。到16世纪初,海军的战术已由设法撞入敌船转为舷炮齐射……这些发展给欧洲人以一个决定性的有利条件,使他们能夺取并控制世界各大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2)依据材料二, 概括16世纪以来欧洲人控制海洋的有利条件,并分析其影响。
              人类与天空的对话
              材料三  某学习小组为撰写历史小论文搜集了如下资料:
              ①1793年,法国人布兰查德实现了从气球上用降落伞下降的梦想,但降落伞不能控制下落方向,到19世纪,降落伞顶部开了导流孔,跳伞变得安全自如。
              ②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莱特兄弟首次实现了动力驱动、可操纵、可持续的载人飞行,开辟了人类航空的新纪元。
              ③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以至于1968年阿波罗8号从月球返航的途中,当地面控制中心问及“是谁在驾驶”的时候,指令长回答:“我想现在是牛顿在驾驶。”
              ④“嫦娥奔月”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美丽传说,“嫦娥工程”的实施使这一传说变为现实。2013年12月15日,中国嫦娥三号的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号”顺利驶抵月球表面。
              ⑤2014年1月9日,第二届国际空间探索论坛开幕。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在内的30多个国家与会。会议主要有太空飞行中的各种因素、空间站建设等议题。
              ⑥2016年5月2日,一个国际天文学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报告说,他们在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矮星附近发现了3颗与地球大小相近的行星,这些行星可能具备宜居条件。
              (3)运用材料三,提出两个观点,构思历史小论文,完成下表。
              资料序号可论证的观点
              观点一:
              观点二:
            • 3. 人类历史是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联系的过程,文明的交融与碰撞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 孤立与交汇
              (1)指出图1中航线AB的开辟者。结合所学分析图片所示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

              探究二 交流与碰撞 读图2
              (2)图2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些方面的变化对中国社会有怎样的意义?
              探究三 区域化与全球化   读图3
              (3)以图3 中区域集团组织为代表,提炼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概念(写出至少3个关键词)。

              (4)从图4中两条曲线看,两种经济体在增长波动上各有何特点?图4、图5的信息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 4. 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5.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活动产生的影响是(  )
              A.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发展
              B.有利于亚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C.使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刺激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D.促进了非洲经济空前发展
            • 6. 以下是世界近代有关物价上涨的案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例一  欧洲的物价上涨
              15世纪,运抵欧洲的东方商品比原价涨了8~10倍。16世纪,西班牙的物价上涨四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2.5倍。
              (1)你如何理解15世纪和16世纪两次物价上涨的不同,并说明两次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
              案例二  美国的物价上涨
              使邦联政府感到棘手的是纸币贬值。在战争期间……大陆会议发行过42批纸币,总额达19155万美元,此后各州也开始发行纸币。到1783年有11个州共发行了24636万美元的纸币……杰斐逊在当时讲到:“1000元的大陆纸币只值硬币1元。”
              --《美国通史》
              (2)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源,并运用所学说明美国为此采取的对策。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该片点燃了国人对中国强国之梦的美好憧憬。《大国崛起》通过电视政论片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十五世纪以来相继走向强盛之路的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过程,其主旨强调的是以地理大发现为开端的商业经济的崛起和以工业革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带来的资本主义的兴盛。客观地说,该片似乎在刻意地回避了一个重要的国家--意大利的崛起,从而也就有意回避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发生的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而文艺复兴正是发轫于意大利,而后传播于欧洲各国的。而正是因为有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这三大运动的“火车头”促进作用,才会产生后来的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和宪政革命,也才会有包括意大利在内的十个大国的连续不断地崛起为世界强国。而《大国崛起》只强调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的作用很显然是一种片面之论,因为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首先必须产生思想观念的大变革,如果没有思想者的先行,也就根本不会发生改革者的跟进了。
              --李保华《中国文艺复兴汲取人类文明智慧火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作者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明晰,逻辑严谨。)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00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世界霸权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经济上,这一时期中,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她,不过,他们还不能开发那些巨大的本陆块的内地。虽然洲际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抵于以后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所述“近代初期”起、止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的世界霸权……远远低于以后世纪”的原因。
              材料二  一位英国人在1906年8月的-封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此外,俄国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俄国的事态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人们似乎已开始被一种新的精神支配: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建立另一种更好的政府形式。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的“新的精神”和“更好的政府形式”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俄国的事态”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这些事件以不同方式阻扼并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正常进程和侠序,破坏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未因此而停止,恰恰相反,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战争(不论热战还是冷战)和对峙只能损害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损害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全球化受阻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孕育时期。-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秩序的因素。具体分析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孕育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表是参照有关数据编制而成的《西方国家1968-1975年经济发展情况表》
              年份GNP年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4.3%3.2%4.8%
              1973-19752.4%5.3%9.4%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售价从每桶2.48美元上涨至11.65美元。在一个需求螺旋萎缩的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暴涨使需求萎缩突然加剧,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了。
              材料二 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整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玛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材料三“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依据材料一,指出表格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路为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所封锁,对欧洲人来说,地中海是一所牢狱,而不是一条大道……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在中世纪后期出现许许多多为突破或绕过将欧洲人限制在地中海地区的穆斯林屏障而制订的计划。那时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象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摘自[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行商总称公行,作为一个团体说来,是1720 年成立的,从那时起,除了1725年前的一个短时期外,行商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者……行商是中国政府承认的唯一机构,从中国散商贩买的货物只有经过行商才能运出中国,由行商抽一笔手续费,并以行商名义报关……他们享有统治州港对外贸易的独占权。--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三: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迭起,前路漫漫呢? 对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出现许多突破或绕过地中海地区计划的原因。请从世界史的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些计划的深远影响。
              (2)说出材料二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及其主要内容。简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学术界是怎样分析中国现代化被延误的原因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