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00-1840年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节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三组中外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
              (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国际关系,又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政治秩序。
                 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以经济实力为支撑的朝贡制度明显会随着国力的衰落而衰落。顺治、康熙、乾隆朝的“恩威并施”、“怀德为上”的方针到嘉道时期演变为“羁縻防范”、“不开边衅”和“不失国体”,经济上的炫耀所剩无几。此时朝贡关系已经不再是经济关系,而转化为政治举措,是一种强调“华夷之辨”的中外关系。这其间的变化,一方面与中国国力趋于衰落相关,一方面也与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活动密切相连。清廷将西洋国家从朝贡范围内逐渐剔除,转而对这些国家采取严加防范的政策……经历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的条约冲击,朝贡体系逐渐瓦解,至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宣布放弃对朝鲜的保护,这一体系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拥有巨大暴力能力和殖民能力的欧洲列强,居于金字塔中间的则是较弱一等的欧洲国家以及拥有主权或半主权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和占领的“落后民族”和“野蛮地区”。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
              --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贡体系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体系形成的原因。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如图1、2所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至少概括15世纪中西探险航行的两个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王朝时是丝绸之路交往的繁荣鼎盛时期。大食、东罗马帝国也不断派使节到长安与中国相通。国际考古学界在埃及、两河流域、伊朗高原、中亚细亚等地,出土过大量丝绸织品的文物,有的至今仍保存完好。自那时期,能种桑饲蚕的地方,已开始大量注意引进中国的丝纺技术。在长安、洛阳和广州等地,出现了大量的胡商。他们从制售胡饼到珠宝、乐器,开了不少店铺,有的多年不归,把中国看成他们的第二故乡。唐代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也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对以后相互的社会和民族意识形态发展,产生了很多积极、深远的影响,这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是与宗教密切相关的。
              --摘编自赵宏《“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崛起后,加大了对丝路贸易苛捐杂税的征收,迫使利益受损的商人逐渐放弃丝路,欧洲在寻找新丝路通道中进入了大航海时代。近代技术工业的诞生和发展对传统的手工产业商品也产生了极大冲击。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传统国家,由于社会分工的制约以及生产力的低下,农民不可能生产更多的商品进入流通。当欧洲在中世纪后开始觉醒,工业革命浪潮席卷欧洲各国,中国传统商品再也难以与各种工业产品相竞争,逐渐被机械化生产的商品所替代。缺少了商品的交易和流动,作为商道的丝路便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而遭到遗弃。
              --摘编自耿翔、贺小巍《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学解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时丝绸之路兴盛带来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5世纪以后丝绸之路逐渐衰落的原因。
            • 5. 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
                     在欧亚大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历史上,最惊人、最重要的发展是西欧从贫穷的、默默无闻的状态中崛起。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该法则认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
              (1)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简述500~1500年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请用中外历史上正反两例论述“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 6.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为欧美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在世界广泛传播。但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人类发展进程的唯一选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晴地注视着过去……
              (1)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欧洲发生的明显变化。面对欧洲的崛起,中国是如何应对的。
              材料二: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2)为了实现“以权力约束权力”,列举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材料三:
              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支柱,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两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标志及为代议制民主作出的贡献。
              材料四:
              伴随着“西学东渐”,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还扩展到了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
              (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他为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材料五: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试比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的异同。
              材料六:
              新中国建国60年的历史表明,社会主义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途径,改革开放30年我国实现了“大突破、大跨越、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6)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中的“大突破、大跨越”各指什么?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年累代的研究业已表明,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甚大,乃至公元1300年的欧洲已大大不同于公元600年的欧洲了。史学家们现在认识到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约在公元l500年左右,中世纪时代临近结束时,欧洲的技术与政治的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
              --(美国)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的技术与政治的和经济的结构”比其他文明具有怎样的“决定性的优势”?
              材料二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l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白银资本》等(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
            • 8.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纵观历史,我国悲惨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当今棘手问题亦是海洋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海权兴,则国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一些海洋岛屿被侵占、海洋区域被分割、海洋资源被掠夺的严峻局面再次出现。但是,正如邓小平所说,今天的中国政府不是晚清政府,今天的中国领导人不是李鸿章。
              --刘中民、桑红《新中国海洋防卫思想史话之》
              (1)从材料一的“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分析“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的原因。“西方的冒险事业”指什么?它与中国转向内部有何历史关联?
              (2)据材料二,简述孙中山的海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海权得不到保障的原因。
              (3)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振兴海权的有利条件。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帕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二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摘自黄邦和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材料三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材料四  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材料二中有关新航路开辟的结论体现了研究者怎样的历史观?
              (2)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基本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60字左右。)
            • 10. 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在近代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是上帝给了我独一无二的天恩,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发现美洲时的哥伦布
              “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于是我们闭目祈祷。可是当我们睁开眼睛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我们手里有了《圣经》,而他们手里有了土地。”
              -----南非大主教图图1984年在美国纽约一次宗教仪式上的演讲
              材料二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域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
              -----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材料三  达尔文《物种起源》的问世,犹如一颗炸弹落在神学阵地的心脏。自然选择的理论,给上帝分别创造万物的教义以沉重的打击。
              ------张秉伦汪子春《进化论与神创论在中国的斗争》材料四  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上帝和理性这两个最高的价值观念都通过新的理解而发展出新的方向,开辟了新的天地。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
              ------[美]余英时《内在超越之路》(1)有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一体化进程已经开启了。”依据材料一概括基督教在推动世界一体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马丁•路德粉碎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拉丁锁”,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时代背景如何?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达尔文进化论在生物学领域冲击了教会宣扬的“神创说”,在社会学领域,这一理论在东西方产生了怎样的不同影响?依据材料三四说明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关系。
            0/40

            进入组卷